A15:金融城/家庭理财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年还清巨额公司债务
金蕴
  姚先生是新加坡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他是中国大陆出生的台湾人,今年77岁了。小时候随父母到台湾读书。那时家境不好,他上小学都是打赤脚,辗转于台南、苗栗、新竹、高雄等多个地方,不断地习惯不同的语言。后来他到了新加坡,自己创业,2003年公司在新加坡上市。

  1986年,公司刚开始有所发展就遇到了经济萧条。当时公司只有4个人,账面上仅剩下9万新加坡元,电力公司要来切断电源。姚先生整晚整晚睡不着,经常半夜外出兜马路,思考如何摆脱困境。

  走着走着,逐渐冷静下来了。他当时想到三点:第一个是绝对不会因为走投无路自杀。第二个是除非法院裁定要关公司,否则绝对不关。第三个是如果裁定关公司,那就去把交的公积金领回来,解决一些私人债务,再回台湾打工。

  姚先生觉得做事情心要定。中国人讲“定静安虑得”,遇到事情心里要安定一些,才能好好地考虑。最坏的情况都想到了,突然就心定了。

  就这样熬到1987年,经济复苏市场需求开始扩大,公司逐渐走出困境,转亏为盈。

  上世纪90年代,姚先生又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投资上海。有次他随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代表团访问日本,回程经上海时,就决定在上海设厂。姚先生算过一笔账:当时不仅人力资源便宜,从运输、水电甚至到最简单的办公文具用品,办厂的制造成本只占销售成本的20%,利润相当可观。

  这两年,姚先生又碰到了人生中的一个大坎。两年前为一家公司代工手机时,合作伙伴没有履行订单按约提货,姚先生买的很多原料都变成废料,亏损超过1亿新加坡元。当时他也开始做电脑数值控制业务,有两名客户在短时间内压低价格和取消订单。因为设备的投资巨大,又亏了大约1.4亿新加坡元。

  加起来一共亏了2亿新加坡元,哪能办?

  当时,公司股价一泻千里。金融市场,信心是最宝贵的。客户、供应商、员工、股东信心动荡是更严重的事情。当时有人建议他干脆把整盘生意卖掉,轻松一点。姚先生想,打败仗的时候不可退,要退也要功成身退。他仔细评估了局面,觉得公司还是有机会的。

  姚先生认为,每个人做事情都是跟自己的利益挂钩,这是合理的。于是提出:表现好的员工,即使是薪水已经很高,仍可获12个月奖金。他首先争取银行的支持,接着恢复团队信心、争取订单、提高利润和提出激励机制等。始终遵循着让别人得到利益。而自己,也成了最终的得利者。终于,去年6月集团转亏为盈,第二季取得764万新加坡元税后净利。

  姚先生喜欢中国文化,喜欢琢磨文字,经常“说文解字”。“聪明”是耳聪目明,‘觉悟’的‘悟’是不是‘我的心’?“企业”的“企”字也很有意思,如果把上面的‘人’去掉,“企”就成了“止”。所以,人是一切的根本。金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聚焦/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跨界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0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摩登
   第A24版:福彩专版
双十一后“薅羊毛”
德国旅游购物渠道巧选择
一年还清巨额公司债务
信用卡出了防盗刷“安全锁”
新民晚报金融城/家庭理财A15一年还清巨额公司债务 2017-11-25 2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