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已走过20年历程,去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已达90亿元,在付费阅读日渐被大众接受的当下,“榕树下”却渐渐式微了。在当下海量的网络作品中,“榕树下”秉承的“平凡人执笔”的文学精神是否还能延续?
曾是一种精神力量
说“榕树下”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并不为过,安妮宝贝、慕容雪村、宁财神、路金波等均为其当年用户。
朱威廉说:“当年的想法就是要让普通人也拿起笔来,让平凡的人不再平凡。”“榕树下”当年每月都有上百万元资金打入,是同类IP访问量中停留时间最长的网站,远胜新浪、搜狐。“我们每天可以收到数以千计的投稿,这体现了一种精神和力量。”2000年,“榕树下”耗资近百万元,向作者买下版权后将作品推上网,那时还没有任何电子支付渠道,稿费都是通过邮局电汇给作者的。2002年2月5日,“榕树下”转给了贝塔斯曼公司;2005年,贝塔斯曼又将“榕树下”转给了欢乐传媒;2009年,盛大文学收购了“榕树下”——曾经被朱威廉认为“不那么高级的游戏玩家”最终把“榕树下”纳入了麾下。也许晚10年诞生,“榕树下”的命运就会不一样。
李强则谈到了最早的网络文学与如今网文的区别,他以家人式的“伴随感”来看待今天的网文,“互联网使读书人增多了,现在所有的变现方式都出现了,付费阅读系统也兴起了,网络文学不再是最初写手的自娱自乐,而是形成了固定、庞大的读者群体以及完整闭环的商业模式。”他说。
文学青年和“故事群众”
文学,是“榕树下”的根基,当年,“榕树下”曾尝试过各种线下活动,也得到了一线作家们的支持,出版了“榕树下”首届大赛获奖作品集,当时的评委王朔说:“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达自我的机会,使每一个才子的才华都不会被埋没。”
如今,在网上读流行小说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当然,他们与当年“榕树下”的那些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李强把前者称为“故事群众”,有了“故事群众”的强烈需求,网文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3年10月,中国第一个原创网络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通过VIP会员制,开启了在线付费阅读制度,从而奠定了网络文学的基础商业模式。
在支付宝等网络支付还未兴起的年代,大多数VIP会员通过手机充值,支撑着中国网络文学的生长。VIP会员付费阅读价格为每千字2~3分,其中每千字作者可拿到1分稿费。这也使得网上流行小说动辄长达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甚至有网文作者创造了“日更5000字”的惊人效率。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已达3.53亿,占网民总数的46.9%。网文作者日均更新文字量超1.5亿字,年上线作品超百万种,国内网站签约作者达250万人,另有超2000万人在网上不定期地创作。
网络文学如此庞大的体量与“文学”的原创力与个性追求已相去甚远,“流水线”上生产的文字与文学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榕树下”的文学精神依然值得提倡。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