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民空军正式成立的时间是在1949年的11月11日,那么同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上,飞过天安门上空的空军编队是由谁组织的?受阅飞行人员和受阅飞机从何而来?穿过尘封的历史,当年的一切,渐次清晰……
1.敌机偷袭造成损失
历史这只巨轮,有着它自己前进的方向,但有时轨迹的改变,只因一个细节的作用。
那一天是1949年的5月。
对于北平这样一个中国北方城市来说,5月是它一年中最好的季节,1949年的这个5月又格外不同,因为,北平是1949年1月31日解放的。3月24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及党的领导机关从西柏坡迁入北平。因此,对于刚刚解放不久的北平人民来说,这个5月是格外美丽的。北平沉浸在和平安宁的幸福中。
5月4日,全国青年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开幕。毛泽东同志亲临会场作报告。代表们当然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给敬爱的领袖的发言回报了阵阵青春般热烈的掌声。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一天,上午过后,一些黑影出现在北平南苑机场上空,不一会儿,一阵巨大的爆炸声轰响起来,刹那间,火光冲天,硝烟遍地,弹片横飞。负责北平军务的华北军区司令部很快查明,是国民党空军突然发动偷袭,目标就是我方的南苑机场。
事后查明,这一天国民党空军共出动6架B-24型轰炸机,短时间内投下重磅炸弹30颗。这次对南苑机场的轰炸共毁伤飞机4架,倒塌民房196间,死伤24人。
由于当时北平的防空体系尚不完善,人民解放军没有足够数量和有效的雷达,国民党空军的飞机以超低空编队快速突防进入北平,在完成轰炸后又迅速逃离返航。
轰炸发生后,时任军委航空局局长的常乾坤迅速赶到现场,面对满目疮痍的机场,看着被炸毁的飞机和死难的群众,常乾坤愤怒得眼睛都要滴出血来。
这时候,指挥室里的红色电话响了起来,常乾坤拿起电话听了几句,立刻面色冷峻地立正回答:“是,是。明白。我马上到。”
三十几分钟后,一辆吉普车在夜色中驶进中南海。常乾坤下车,几乎是一路小跑着走进周恩来副主席的办公室。
站在窗前的周恩来转过身来,神情严肃地说:敌人太猖狂了,敌人的空袭,对刚解放的北平人民和我们党的领导机关造成严重威胁。在大批空军部队尚未组建之前,必须迅速成立一支航空兵作战分队,以加强北平地区的防空力量。周恩来指示说:“你们抓紧时间研究一下具体问题,把能作战的飞行员调来,迅速组织起来,有什么困难直接找我。”
周恩来在这不长的一段话里,用了“抓紧时间”和“迅速”两个词,常乾坤心里十分明白,加快建立人民军队的空中力量,已经是迫在眉睫。
常乾坤原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校长。1946年3月1日,在通化正式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所航空学校,后人称“东北老航校”。当时按航校成立的日期取了个代号为“三一部队”。开学典礼上,时任通化军区司令员的何长工代表中共中央、东北局讲话,宣布了航校领导干部的任职命令,通化军区后方司令员朱瑞兼任校长,常乾坤为副校长。不久朱瑞在东北战场牺牲后,由常乾坤任校长。
常乾坤和东北老航校的建设者们,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炮火硝烟的战争环境下把航校办了起来。3年多的时间共培养出各类技术干部560人,其中飞行班5期126人,机械班4期322人,领航班24人,场站等保障人员88人。这些同志在以后的工作中,都成为人民空军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194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刚刚到来的这一年里,共产党人已经看到了光明将至的未来: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完美结束,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蒋介石的残余政权退逃至孤岛台湾。为歼灭残敌,保卫新中国,建立完备的国防力量,中共中央作出了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战略决策。
建立一支人民自己的空军,保卫和掌控祖国的蓝天,这是共产党人多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