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按照当前发展速度,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新能源公交车将达到20万辆,提前实现2020年的目标。”交通运输部在新闻例会上披露了上述信息。会上新闻发言人还称,如果包括公交车、出租车、配送车辆在内,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新能源汽车总量,今年将突破30万辆。发言人自豪地预计,到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总量将达到60万辆。
笔者为交通运输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不俗业绩,感到由衷高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路途并不平坦。始于2009年的“十城千辆”;2010年扩大到25个城市,定下2012年目标3万辆,实际只完成了1.7万辆;2013年再增扩至88个城市,当年销售逼近10万辆,仍然不尽理想;2014年9月起,国务院出台免收新能源汽车10%的车辆购置税,京沪深杭等限牌限购城市提供免费专用车牌,城区不受限行,市场渐有起色,2015年新能源车销售突破30万辆,达到33.11万辆,居于世界第一;2016年销售50.7万辆,同比虽增长53%,离预期还有一定差距;去年底今年初,政府查处“骗补”,财政补贴政策退坡,致新能源车市场一时大幅回落,到三季度才恢复到正常发展状态。
今年前10月,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增速远高于乘用车,与交通运输行业新增新能源公交车密不可分。交通运输行业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新作为,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进大气环境污染防治作出重要贡献,功不可没。
环境保护部的发布会称,近几年来,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总体改善,但NO2平均浓度并没有随着PM2.5、PM10和SO2平均浓度的下降而下降。区域内除个别城市外,NO2浓度均超标,2017年上半年,NO2平均浓度仍呈上升态势。
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总体改善,PM2.5、PM10和SO2平均浓度的下降,得益于加强在用车环保监管,尤其强化了对重型柴油车排放监管力度,2016年4月1日起,所有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客车、重型柴油车(仅公交、环卫、邮政用途)实施了“国五”排放标准。
那么,NO2平均浓度为何没有随着PM2.5、PM10和SO2平均浓度的下降而下降,甚至2017年上半年“仍呈上升态势”呢?发言人援引一些数据分析说,京津冀地区2016年货运总量中,公路运输占84.4%;公路货运以重型柴油车为主,保有量约83万辆,占区域内汽车保有量的4%左右,但氮氧化物排放占区域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发言人如是说:“今年京津冀区域内重型载货车的保有量仍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保有量过大、增速过快、排放氮氧化物过高,是导致区域内城市NO2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专家认为研究表明,铁路货运的单位货物周转量能耗、单位运量排放主要污染物分别为公路货运的1/7和1/13。专家建议“调整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结构,引导货运由公路走向铁路,减少重型柴油货车使用强度,对节能环保和改善空气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天津港、黄骅港、唐山港、秦皇岛港、潍坊港和烟台港等,已经停止接受集疏港汽运煤炭,每天减少重型柴油车几万辆(次)。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滨州和聊城等地,对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钢铁、电解铝生产企业,启动了铁路联络线建设工作。
京津冀地区NO2平均浓度今年上半年仍呈上升态势的事实警示我们,国四国五排放标准可能解决不了NO2的浓度问题。解决重型载货汽车运输中NO2排放问题,已经是汽车界科技界刻不容缓的责任、义不容辞的担当。如果不消除现行重卡NO2的污染问题,不要说在京津冀市场要变,长三角、珠三角乃至其他经济区也会变,重卡高增速出现变数,甚至低增长乃至能否生存,都将出现变数。 张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