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承担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而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的安徽,正在扎实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主平台建设,两地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有不少共同话题。上海市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的第一站直奔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该院拥有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方面不断有重大突破。李强一行详细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情况,听到该院已同复旦大学等在沪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紧密合作,和一些上海企业也在逐步对接,李强积极鼓励。他说,三省一市都承担着重大国家战略,也都有重要的改革创新举措,成功的经验做法可以率先在长三角复制推广,实现成果共享,放大改革创新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的牛鼻子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江苏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和“不见面审批”模式,要求政府工作人员甘当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代表团里不少同志拿出手机,拍下审批流程再造、改革经验总结的PPT页面,“回去之后还要细细琢磨,结合工作实际抓推进抓突破。”
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充满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更好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李强一行专门来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这块江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重点聚焦科学成果向产业技术的转化环节,累计转移转化技术成果超过2000项,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400多家。李强说,产研院的成功发展,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可以从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新兴产业联盟等开放性的合作平台入手。
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不仅要“长板”更长,更要补好“短板”。近年来,上海和浙江不约而同打出环境综合整治的“组合拳”,形成了各自的经验做法。代表团来到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白沙泉曾是远近闻名的城中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违建,如今已成为杭州“海绵城市”建设样板,街区产业能级全面提升。白沙泉的前后转变,让代表团里相关委办局、各区负责同志深有感触,“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之后如何管好用好、做到常态长效,白沙泉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参考路径。
云栖小镇是浙江省首批创建的37个产业特色小镇之一,正在构建“创新牧场—产业黑土—科技蓝天”的创新生态圈,引起代表团一行高度关注。不少同志提到,所在区域也有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科创基地,但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高创新浓度,形成创新的“场效应”,还有一定差距,来到现场直接横向比较,很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