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目击/新民印象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2月2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上海过大年
王欣
一些在沪的外籍“洋居民”和外国游客入乡随俗,感受中国年的民俗文化和年味风情。申城的街头商圈和旅游景点,随处可见人流中“轧闹猛”的老外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种楠 摄
在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充满传统年味的街头横幅和剪纸让人们感受过中国年的红火气氛 杨建正 摄
七宝一商场内,吹糖人的年俗活动最受年轻人和孩子们的欢迎。糖人不光能吃,还能自己吹,拿着亲自吹出来的小动物,别提多开心了 周馨 摄
静安区张园大客堂里,煎蛋饺、磨水磨粉、包汤圆……这些老上海的传统年俗不仅让居民重温儿时的记忆,还能一起感受社区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杨建正 摄
徐家汇街头,生肖萌犬雕塑引人驻足 庄毅 摄
金山区一家商场门口布置的大片红灯笼点燃了小朋友的好奇心,祖孙俩来回穿梭于灯笼间,玩得不亦乐乎 陶磊 摄
东方绿舟内,在狗狗相框里来张不一样的留影 李铭珅 摄
现代化的陆家嘴建筑与年味浓郁的豫园九曲桥相映相衬 周馨 摄
请关注新民印象
  王欣 文

  正月里来是新春,尽管假期结束,陆续开工开学,申城处处依然洋溢着张灯结彩、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穿着中国红、扎着如意结的“年”,就在我们身边:写春联贴福字,做蛋饺包汤圆,逛古镇蒸年糕,赏花灯猜灯谜……生活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们,更渴望放慢脚步,延续千年的传统年俗,把春节这个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过出浓浓的年味来。

  也许,物质丰富了,新衣裳、年夜饭带来的喜悦感远没有儿时那么强烈;习俗在变化,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离我们远去。然而,年味在于心,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期盼,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千百年来永远是“最中国”的年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 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7版:郊野大地 | 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8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09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4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在上海过大年
新民晚报目击/新民印象A13在上海过大年 2018-02-25 2 2018年02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