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一名电视相亲节目的导演,后来又当了制片人,因为太忙,失去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机会,但通过制作节目认识的嘉宾朋友们也让我见证了很多人生的美好,失去和得到在人生中似乎总有一种微妙的平衡,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些人一些事……
1李奇与管杰的故事
多年前,我曾经做过一期残疾人专场节目,李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长相俊朗、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的男孩子在六岁时就被教练选中,加入了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技巧队,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巧运动员,曾获得市运会冠军、全国亚军,是一名健将级运动员。但是,就在他勤学苦练,积极备战亚运会的时候,在一次训练中不幸受伤,从此不仅永远告别了他心爱的技巧事业,还不得不与轮椅相伴,当时的他年仅14岁,对于原本活泼好动的他来说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啊!那么短暂的一瞬间,却完全改变了李奇的人生,他的妈妈为此辞去了工作,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才在亲朋好友的鼓励下,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第一次见到李奇时他22岁,和同龄人相比更像个大男孩,开始录制前,我为他挑选了白色的羊毛背心,映衬他对未来的纯真期待。因为李奇的歌声在澄澈中透着一股厚实劲儿,很打动人,我在节目中还安排他和原先技巧队的朋友们一起演唱了一首周华健的《朋友》。“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这首歌最后一句歌词响起的时候有个小小的停顿,就在那一刻,全场观众自发起立,很多人都噙着热泪为勇敢乐观积极向上的李奇送上热烈的掌声……节目播出后,李奇收到了雪片般的来信。管洁是在四年前给李奇写信的,鼓励他要继续积极面对今后的人生。管洁是一名护士,她提笔写下了这封日后改变了她命运的信。最开始他们只是加了QQ好友,平时并不怎么联系,但李奇失恋后,他和管洁在网上的联系就渐渐多了起来,很快就正式见了面。李奇说管洁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很老实,不太善于表达,很内向,基本上都是李奇在讲话,管洁则觉得李奇比以前节目中看到的更成熟更有内涵了,她惊讶于李奇对未来生活的清晰规划,比如李奇曾运用自己的所长开过一个叫盈晟的录音工作室,帮客户录音刻录CD等等,也挣了些钱,但过了两年后因为身体原因,李奇便关掉了工作室,开始在家自学理财,因为他觉得这更适合自己,时间上更自由,成效也很不错。
因为六岁就离开父母,住进少体校,所以李奇的性格中有相当独立果敢的一面,即使轮椅相伴,性格仍然没有变,他渴望自己独立去掌控人生。这些都让管洁看到了李奇的责任心和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她很乐意与他在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而李奇则觉得和管洁在一起,原来年少气盛的浮躁感都荡涤一空,剩下的是充满暖意的安定感。
结婚后管洁就辞职了,和别的小夫妻不同的是,他俩几乎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厮守在一起,打针配药之类的事也都是管洁帮李奇做的。因为身体的原因,李奇不方便长时间坐飞机,每次出远门要比别人多带一个大箱子放医疗包,他俩能去游玩的地方更多的只能是郊野,跑得最远的是海南岛,以后还想去坐邮轮,说这些的时候,管洁一点儿也没有表现出失落感,始终乐呵呵的,她是那么信赖李奇,他们相信在一起便是世间最美好的爱情。
2陈东波与陆晓焜的故事
秀气的五官、娇小的身材,普通话中带着明显的广东口音,说话声音轻柔但有股坚定的力量——这是陈东波当年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名户外家具设计师,她的工作融合了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的特质,也锻造了她感性和理性兼具的性格特点。当时因为她经常需要飞到国外参加户外家具展览,所以每次我和她约上节目的时间,都因为她的工作耽搁了下来。我前前后后共花了一年时间才终于“追”到了陈东波。她上镜很紧张,所以表现得一般,但她靓丽的外形和富有艺术感的工作还是为她赢得了几十封来信,这其中就有陆晓焜的。
节目播出那天陆晓焜正巧在看电视,当时他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专业读博,进入了论文写作阶段。小小的出租屋里,看着电视屏幕上的陈东波,陆晓焜的心动了一下,这次心动让他第二天早早地就守候在电视前等待重播(十几年前电视并没有回看功能哦),就在那个下午,陆晓焜洋洋洒洒地写了四页纸,寄出了第一封信。那天的天气和周遭的一切他都记不清了,但提笔写信那一刹那的冲动感他却记忆犹新,彼时他内心并不怎么自信,他相信会有不少人给陈东波写信,自己外貌一般,个子也不高,那要怎样引起心中女神的注意呢?于是他在信里说了很多容易拉近彼此距离的话,比如他的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也是广东人啦,他很会煲汤烧广东菜啦,对于节目中的游戏“绑大闸蟹”其实他是很擅长的啦等等。
可惜信寄出后如同石沉大海,陆晓焜没有气馁,又从自己的专业特长出发写了第二封长信,但是依然没有回音。过了一个月以后,他决定写第三封信,如果再没有答复的话他就准备放弃了。就在这封信寄出不久,电话铃声响了,话筒那一端是陈东波略带试探性的声音,她说公司正好要设计家具展厅,问陆晓焜是否有兴趣尝试?挂了电话,陆晓焜半天才缓过神来,那是一种被突如其来的幸福砸中了的感觉,有点发蒙。
原来,虽然我把来信都寄给陈东波了,但录完节目她就去美国出差了,回国以后,才看到一堆来信,翻阅之后,最引起她注意的果然是陆晓焜的信,因为他的字很漂亮,写得一手洒脱的行书,前后三封信,每封都有三四页纸,而且内容都不重样,且都和生活息息相关,再加上工作上正好有交集,她就拨通了电话。好奇、忐忑、期待,都有一点吧,就在这样错杂的情绪中,两人在陈东波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了。两人工作上合作得很顺利,在这过程中两人的联系也就多了,有时也会结伴和陆晓焜的同学们一起出游,但在心底陈东波还没有完全认定陆晓焜。直到有一天晚上,她的手机铃声急促地响起……
打来电话的是陆晓焜的同学,他说刚接到出租车司机的来电,陆晓焜遭遇了严重的车祸,刚送到医院等待抢救,那一刻,陈东波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整个心揪起来的感觉,原来自己是如此害怕失去他,都没来得及挂断电话,她就出门,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尽管有一点思想准备,可是乍一见到晓焜,陈东波还是惊呆了,因为强烈的撞击,晓焜整个脑袋都血肉模糊,脑门靠近眼睛的地方肿了起来,身上也到处都是血,他无法睁开眼睛看他心爱的姑娘,但他能模糊地听到陈东波的呼唤,那一刻,他的脑海是空白的,没有过去,更没有未来,谁也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但在强大的本能驱使下,他费了很大的劲,用颤抖的手从兜里掏出了一条心形水晶项链,虽然他的手上都沾满了血迹,但他知道要把这条项链交给陈东波,这是当天他和陈东波约会后特意去买的礼物,本打算在两天后的情人节送给陈东波的。
陆晓焜最终还是幸运的,嵌入脑门的金属片恰好在眼睛和大脑之间停留住了,前后只差几毫米。突如其来的车祸却让两人的情感迅速升温,陈东波接连在病房守了三天三夜,寸步不移,晚上实在困了,她就往晓焜手里塞两个核桃,告诉他如果自己睡着了,一松手,核桃掉地上的声音就可以让自己醒了。等远在武汉的家人赶到,商量谁陪夜时,陆晓焜毫不犹豫地用手指了指东波,这起事故让两人都感到对彼此的需要。在陈东波的悉心照料下,晓焜恢复得比常人要快得多,医生说这也许就是爱情的力量吧。在晓焜的心中,一直把那晚摸黑给东波戴上项链的一刻当作他们一生之约的开始,东波也从那一刻起在内心镌刻下了不离不弃。
现在他们的孩子天舒都已经上初中了,细心的东波把小丫头每个成长阶段的照片都寄给了我,天舒精灵得很,每次见面都会为我准备小手作作为礼物,晓焜已是远东建筑设计院的副院长了,复旦附中浦东分校就是他设计的作品之一,东波还在设计户外家具,前不久她的作品被选中参加了“杨丽萍花园——爱·生活·时光”展览,看着这幸福的一家人,我由衷地为自己当年的执着感到欣慰。
3编导的故事
在我所有的嘉宾朋友中还有一群中老年朋友,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特长和鲜明的个性特点,虽然各自都经历过婚姻生活的坎坷,但每个人都没有放弃过对爱的期待和向往,每次聚会都像是一阕无比欢乐的颂歌。无论谁在情感、身体或家庭中碰到了问题,他们都会连夜结伴前去安慰、送上慰问金,有时还会陪夜,谁搬家了也会有人主动请缨前去帮忙。
当我遇到人生的重大变故,我先生突患恶疾时,也是他们第一时间聚在一起开会讨论,要如何为我提供帮助,那一天,每个人都争着和我通话,纷纷表示只要他们能做到的,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做,有人要推荐偏方有人要介绍医生,还有人要把在杭州的房子借给我和家人。尽管他们都比我年长,但这么多年以来,他们总是习惯叫我赵老师,当他们遇到情感困惑时也会来找我商量,而在那一通电话里,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就像是他们最小的妹妹一样,感受到姐姐和兄长们的呵护。电话的那一头,他们还在争着和我通话,而这一头,我除了不停地“嗯”以外,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任眼泪刷刷地流淌。这样一群有情有义的朋友们在我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始终陪伴在我身边,为我驱走心头的阴霾。
(作者为第一排坐中间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