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激活传统年味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用手机扫福,成为了新年俗一大亮点。截至除夕当天,全球有2.51亿用户集齐支付宝五福。扫福地点南至阿根廷,北抵挪威,共有2300余座城市参与其中。
同样不会缺席的还有红包,以往长辈给晚辈总是以包红包的形式,而互联网更是让传统红包真正“飞”了起来,如今我们只需通过社交网络就能进行派发。从羊年春晚开始,抢红包就成为了全民开心过年的一种“流行语”,而收红包也不再是晚辈们的专利。在狗年春晚当天,共有1.5亿用户打开手机淘宝接收明星的春晚视频拜年和红包福袋。数据显示,上海、北京、三亚、舟山、嘉兴等十个城市的老年用户抢红包最为踊跃,堪称“新潮长辈”聚集地。
此外,赏花灯,逛庙会等传统民俗文化项目也异常火爆。而用手机抢购庙会门票更成为了一种新时尚。据大麦网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北京地坛庙会门票2秒内扫光,创下互联网销售新纪录,而龙潭庙会、延庆冰雪文化庙会等热门门票,也都在20秒内被一抢而空。
中国年彰显“人情味”
移动互联网不仅提高了生活效率,同样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春节带家人出门吃喝玩乐,成为新年俗的基本组成部分。据口碑平台数据显示,今年除夕,通过口碑和支付宝下单的年夜饭消费超过30万席。其中网红店盒马鲜生大受欢迎。其间,各城市分店线下体验消费飙升,北京、上海到店消费的人数分别较平日增长131%和89%。而选择在家过年的,带上父母去看场电影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据淘票票数据显示,仅大年初一,单场购票三张及以上的用户数量较去年增长90%。
在全球买全球卖常态的今天,和喜欢淘洋年货的国内同胞相反,旅居海外的华人越来越热衷在春节海淘中国老字号。据天猫数据显示:老干妈、永久、大白兔、西泠印社、龙泉宝剑等,成为了众多华侨搜索热度最高的年货品牌,让他们也能在异地感受到浓浓的家乡之情。
对于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来说,趁着春节长假去异地旅游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选,能在享受假期的同时,感受城市独特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气息岂不是一举两得。据飞猪数据显示,最喜欢去异地过年的前五位城市分别是北上广深杭,而它们也是中国目前综合实力最强的五大国际化大都市。
全球年货 “不打烊”
近年来,买年货回家,是过新年的一种传统习俗。而互联网时代也让购置年货变得更为便捷省时。以前许多在外打拼的人们回趟老家,总是大包小包。现在,只需轻轻点击鼠标或点一下手机屏幕,就可以让快递把所需要的年货送到家。而吃年夜饭,也是中国人过年永远不变的习俗。现在就连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也仅需要一两个小时就能轻松搞定,实现了网络配送全覆盖,据天猫春节“照常买”的统计,春节期间,进口生鲜成交额同比去年增长近300%,智利帝王蟹、波士顿大龙虾等成为了餐桌“宠儿”。
实践证明,互联网对春节的改变,远远不止这些。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互联网为传统的中华佳节注入了浓厚的现代化气息,也让我们的新春佳节更添新年味。
该报告所有数据来源淘宝、天猫、支付宝、飞猪、高德等多个平台,并全面解读了人们过新年的各种“新玩法”。当下,互联网的崛起,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科技感、国际范的融入正是激活年俗味、人情味,传统变“新颜”的重要支撑点,不仅催生了互联网年味,也让传统年味在网络世界里显得新鲜十足。 本报记者 唐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