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张铭荣与娄云啸的师生情
~~~张铭荣与娄云啸的师生情
     
2018年02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金”秘诀是苦练
张铭荣与娄云啸的师生情
朱渊
■ 张铭荣在《绣襦记·教歌》中饰演苏州阿大
■ 娄云啸在《盗甲》中饰演时迁
  倏忽之间,只见鼓上蚤时迁两个纵身外加180度转身跳,稳稳落在不过一指宽的椅背上,又一个凌空翻,自两米多高的椅背轻巧落地。几乎同时,观众席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这一幕,出现在昨晚上昆建团40周年京昆武戏专场中。完成《盗甲》中这套漂亮动作的时迁,正是上昆名丑张铭荣的学生娄云啸。而同样在这方舞台上,两天前,77岁的师父张铭荣才以一出《绣襦记·教歌》展现了令人惊叹的非凡技艺和力臻完美的不屈精神。

  在一脉相承的细腻表演和令人折服的了得身手中,最让人动容和感慨的,还是新老更迭的艺术传承,正如台下铆着劲叫好的老戏迷所言:“后继有人,最是心安。”

  创新底气来自“守旧”

  《水浒》中,神偷鼓上蚤时迁有着飞檐走壁捷如风的好轻功。然而最初的《盗甲》,“穿墙”这段表现得十分简单,最讲究的也不过是一个纵身越过椅背。

  当年在戏校学戏时,张铭荣对这个片段的表演就很不满足,反复问老师华传浩:“就这么简单一跳,怎么能表现飞檐走壁,又如何凸显鼓上蚤的好轻功呢?”仗着基本功扎实,弹跳力又好,张铭荣决定给自己“加点料”,他谨慎地听老师的意见,华传浩犹豫片刻说:“加料可以,但你必须让我看过。”

  为将“飞檐走壁”四个字白描于舞台,张铭荣在半人高的桌子上再架椅子,尝试着三连跳直接上椅背。又觉得都小跳不显活,于是在最后跃上椅背时来了个180度转身跳。要知道,当时那椅子还不似现在经过“加工”的,真是不多不少就3厘米。为能站稳,他足足练了几个月。最终,“改良版”的《盗甲》得到了华传浩的认可,并在首度全国公演时收获了无数掌声。至今,张铭荣的这出《盗甲》被视为难度最高的。

  创新是历代戏曲演员在传承中绕不开的话题,即便是六百岁的昆剧,每一代的传承也会留下创新的印记。时常有学生问张铭荣,怎样创新才不会偏离正道?他只答复五个字:“练好基本功。”在他看来:“所有的创新都来自‘守旧’,你的基本功有多扎实,决定着你‘创新’的底气。”

  传到哪代 都需苦练

  娄云啸跟随张铭荣的年月不算很长,师徒感情却很深。娄云啸小时候学过体操,后来学了京剧,来到上昆后成了张铭荣的学生。闲暇时,张铭荣常会给娄云啸“开小灶”,问他,师父有没有传授过什么“武林秘籍”,娄云啸说:“师父传给我的秘诀就是‘苦练’。”

  现在的京昆舞台上,声光电的花样渐多,可娄云啸依然每天雷打不动地翻跟头,练基本功。但在张铭荣看来,“与我们当初的训练量相比,还是很不够。”当年,张铭荣每天要翻500个跟头,练虎跳100个,踺子100个,跺子100个,单小翻100个,100个踺子小翻,约一个半小时内不间断。或许,正是这份苦练,才让如今77岁的张铭荣还能出色完成《教歌》里“伏虎套”、拿大顶,并从小圈中穿身而过。

  在张铭荣看来,优秀的丑角有很多,擅武丑的也不少。但优秀演员之间也有差距,就像99金和999金,成色上总有不同,不放在一起,不显,若一比较,高低立显。“好演员,就要有淬炼自己的意识,‘成金’还不够,得是足金或是千足金、万足金。而‘苦练’就是‘成金’的台阶。”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财经新闻
   第A08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9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10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闹元宵 在家门口“嗨”起来
“成金”秘诀是苦练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4“成金”秘诀是苦练 2018-02-28 2 2018年02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