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实事项目已经出台,今年实事中,引人注目的是,增加了一件建设1000张失智养老床位的项目,这无疑给全市失智老人及其家属带来了莫大的福音。
上海自1979年率先进入老龄化城市以来,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在老年人自然年龄增长下,失智老人也逐年增多,全市失智老人达16万人左右。
由于养老分类服务供给侧尚不完备,社会医疗、养老机构收治失智老人不足1万人。全市只有15家医院设有记忆门诊,12位失智老人仅拥有1张护理床位。绝大多数失智老人只能在家,得到非专业的看护与照料,生活质量不断下降。
这次巿政府将增加1000张养老失智床位列入巿实事项目,表明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失智养老服务列入养老重要议事日程的决心。我们应抓住机遇,从家庭、机构、社会多管齐下,进一步做好全面为失智老人服务的工作。
一是家庭方面要具有关注失智老人的意识。
老年人高龄以后,记忆力衰退,岀现了糊涂现象,其中一部分可能与认知障碍有关。但绝大多数子女却存在认识上的定势,认为父母年纪大了,前事后忘,这是正常现象。但有时候,在父母亲的失忆中,认知障碍症却在悄悄发展,等发现时为时已晚。
所以专家告诫,子女等亲属一定要具备这方面的意识与知识,细心关注家中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一经发现有蛛丝马迹,应动员陪伴老人,立刻去医院检查。
一旦发现老人患有认知障碍症,也不要焦虑与紧张,一方面给予服用针对性的药物。更重要的是,切不可埋怨责怪病人,从生活、感情上,给他创造一个关爱的环境,让他在愉悦中生活。如果老人的认知障碍症发展到失能阶段,更应细心做好日常生活护理,防止发生跌倒、褥疮、噎食或走失等意外。
二是机构方面要树立关爱失智老人的理念。
现在部分养老机构,已陆续开设了不少失智老人照护区域,专门收养认知障碍症老人。这些专门区域按照失智老人的特点设计,设施较为完备。
但由于部分照护人员关爱理念尚未到位,对失智老人等同于一般老人,人性化的服务不够,专业性的技能欠缺,使服务对象得不到应有的专业化服务。
随着市府建立1000张养老床位项目的不断落实,失智老人专门区域将越来越多,类似专业、人性化服务不够完善的问题会愈加突出。相关管理部门亟需对失智专业机构,尽快开展失智养老照护的专业培训,宣讲失智老人照护的特殊意义、职业道德、专业理念、照护技能等,让每一位照护人员,都能对失智照护对象,开展专业、人性、温馨的照护。
三是社会方面要形成关心失智老人的氛围。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失智老人的认识程度在不断增加,但总体上尚欠不够。一方面大多数人害怕老年痴呆,一旦自己产生病症,往往讳疾忌医;另一方面大众对失智障碍症缺乏了解。所以,全社会应形成关心了解爱护失智老人的大环境。
1.要了解普及这方面知识,消除对失智老人的歧视,善待失智老人。2.要强化医院方面的专业诊疗力量,进行失智老人早期筛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3.要完善无障碍环境,研发智能设施,构筑迷途失智老人寻亲网,让失智老人出行方便,全程跟踪,防止丢失。
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今天的失智老人,或许就是我们明天的自己。我们要从当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形成家庭关注、机构关爱、全社会关心失智老人的良好氛围,让失智老人在没有冷淡、歧视、恐惧的社会大环境中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
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