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堂难忘的示范课
丁汀
  文 / 丁 汀

  1981年9月,我在农场西北片小学(东风第三小学)任四小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或许是来当“猴王”前经常写通讯报道的缘故,45名学生蛮喜欢听我的写作课,农场总校也曾组织老师来听我的语文课。

  一天,东南片小学有位教三年级语文的杨老师打来电话,邀我去她班级上一堂“看图说话”课。她说,我班学生普遍存在看了图说不出话,或者说得不准确、不生动的通病。为此,杨老师很困惑。

  我闻之颇感惶恐。“看图说话”是小学三年级的作文启蒙课,意在用直观的图景,启发学生联想并口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为以后写作记叙文打基础。我爽快地应承了,可嘴上是应了,心里却犯愁:这是示范课,自己也不知道这课是个啥标准。尽管在农垦系统作为优秀通讯员,有过几次跨农场给通讯员“上课”的经验,但教龄才半年多的我,要第一次跨校上“示范课”可得作好充分准备呢。因为,小学生并非是有基本写作体会的通讯员,而是和我们同样身处简陋、枯燥农场生活环境的稚童,他们的语言环境和内容或许更平常,文学性就更苍白了。

  “知彼知己”一番之后,我骑着一辆借来的“老坦克”来到了小学堂。杨老师作了简单介绍后退到最后一排,扑闪着两只美丽的丹凤眼,时不时在本子上记着。

  挂在黑板上的四幅图画描绘的是一位小朋友学做雷锋的好人好事,其中牵涉到二三个人物及关联的故事情节,提供了天气和简单的环境氛围,要求学生看图连贯说话。

  我先从讲故事所必要的条件说起,其实就是写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结果之类,然后按“五要素”顺序,结合每幅图片的情景,用已经习惯了的启发性语调,循序渐进地连接故事情节,图与图的起承转合处用清晰而缓慢的语调反复讲。扫视学生们有点“云开日出”的眼神,我这才松了口气。

  懂了,不等于会说。于是,点了三位孩子先试说,果然有不小的差异。在掌握了学生怕害羞的语言特点之后,我开始了用抑扬顿挫、充满深情的语调示范朗读。鸦雀无声的课堂,只见三十多双明亮的眼睛随着我的朗读声绽开了笑靥。再次鼓动孩子们复讲,这次没指定就举起了不少小手,小手后的眼神显然有点迫不及待……

  课后,已是“小家户”的杨老师请我吃了一顿自己包的菜肉馄饨,那小葱和猪油的鲜香气,至今让我久久回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11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新民教育/健康E题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连载
   第A21版:阅读
   第A22版: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墙壁上的持久战
书法
常去图书馆坐坐
一堂难忘的示范课
人老了,凡事悠着点
扫一扫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晚晴风景A23一堂难忘的示范课 2018-03-23 2 2018年03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