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搭建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临床试验平台
~~~搭建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临床试验平台
~~~搭建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临床试验平台
~~~搭建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临床试验平台
~~~搭建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临床试验平台
     
2018年03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复杂脑神经网中摸索
搭建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临床试验平台
易蓉
■ 陈红专教授团队30年攻关阿尔兹海默病研究
  据最新报告,中国至少有一千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占全世界该病患者的20%。失忆、失语甚至人格变化和行动障碍严重影响越来越多老年患者的健康和整个家庭的正常生活。但目前这一疾病发生机制还不明晰,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和干预手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陈红专教授团队30年攻关,以坚韧的毅力在复杂的神经之网中摸索前行,坚信他们的努力终将穿破迷雾为患者带来希望之光。

  陈红专教授团队已申请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发明专利28项,与企业共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标新药5项,建立和培训的多种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临床试验评价标准和神经心理评估量表已被国内100余家医疗机构推广。这一系列关于阿尔茨海默病靶标新药基础和临床研究及早期干预策略的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已知机制中,与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直接相关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被科学界聚焦,交大医学院团队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取得的成果国际领先。团队将研究聚焦于几种传统中药,从中筛选、提取有效单分子天然产物,研发出如菝葜皂苷元、α-倒捻子素及花椒碱等针对神经保护及Aβ聚集抑制等靶标的天然活性候选新药,其中菝葜皂苷元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

  然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并不单一,有效药物针对的靶标也应是多元的。团队又从胆碱系统进一步延伸,率先研发出Bis-美普他酚等多个系列具有多靶点作用的创新药物,能同时发挥改善疾病症状和延缓疾病进程的双重作用。

  在临床,美国FDA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常用治疗药物仅有4种,而且最近十余年再也没有新药上市。“除了病理生理机制不明,脑神经用药需要透过大脑的血脑屏障才能发挥作用,也是药物研发需要攻克的关键环节。”陈红专教授说。对此,交大团队创新提出了国际前沿水平的“入脑、进区、到靶”的脑靶向递药纳米仿生系统,开辟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精准纳米医学新范式。

  “客观评价指标是推动药物上市的重要一步,平台建设可以说推动了我国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从仿制到创制的跨越。”团队搭建的国家级阿尔茨海默新药临床试验平台,主持完成70%国内上市各类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的临床试验,主持完成我国全部三个阿尔茨海默病1类原创新药的随机对照双盲II期临床试验。陈教授相信,我们正迎来“爆发的前夜”,十几年没有新药上市的沉默即将被打破。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病”,65岁以上患者发病率为5%,到85岁以上高达20%-30%,许多患者就医时已到中期甚至晚期,药物已经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团队还研发建立中国版认知评估神经心理测验量表,设计增加学习记忆能力的软件;建立了我国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人群的生物样本库和数据库,通过组学方法和大数据筛选出属于中国人的生物标志物。

  “尽管路途遥远,我们依然不屈不挠前行,这个领域必须有人去探索、追求和发现。”陈红专教授说。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11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新民教育/健康E题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连载
   第A21版:阅读
   第A22版: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为大飞机冲天保驾护航
在复杂脑神经网中摸索
大量“为什么”是向少儿征集
早期筛查不放过“微小癌”
古老艾灸焕发现代科创活力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5在复杂脑神经网中摸索 2018-03-23 2 2018年03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