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老赵打来电话:“我跳槽了。”
老赵今年52岁,之前开过14年的出租车。跳槽之后,还是开车,不过,开的是网约车。老赵健谈,电话里哇啦哇啦,讲了27分钟。
“吃力点,没关系。赚不到钞票,老婆怪我。”老赵把跳槽的原因,归结于收入低:“我恨网约车,但是现在不得不开网约车。”
大概3年前,老赵还过着“有滋味”的日子。一天出租车,他能跑23单到25单,每个月到手收入大概有5000多元。把车交给搭档后,还能回家喝点小老酒。“现在不来塞了,一天最多18单,到手也就3000多元。普通工薪阶层,侬试试看月收入少三分之一……”
老赵是个“有觉悟”的的哥,凡事喜欢琢磨。用他的话来说,虽然出租车司机也可以用个人身份,在网约车平台上注册、接单,“但是效果差远了”。
“第一,大单子没了。老早去机场,一趟200,回程100多,一天日脚舒服。现在这样的大单子全没了,‘短差’多。去机场的单子,都被‘快车’、‘专车’抢掉了。第二,出租车司机早上睁开眼睛,就欠几百元运营费用。网约车司机做一笔是一笔,心态没法比。第三,网约车补贴多,动不动就是免单,出租车没那么‘任性’。别的不说,3月下旬,我出去要是距离近一点,都是叫网约车,便宜啊,比坐公交车都便宜。第四,出租车价钱定死的,涨价要听证。网约车定价灵活,落雨了,车子少,就涨价。”
老赵跳槽,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因为当初他入行时,的哥是个蛮受尊重的行业。去年,晚报推出一组“找回出租车名片”的报道,老赵一篇不落,全部看完,还剪下来贴好。他突然抛出了一句“哲理”:“现在管出租车,肯定也不容易。这个不是一两个人造成的。不过,出租车还是要想办法管好。哪一天出租车要是没了,网约车会变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