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财经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老字号对接消费“新品味”
张钰芸
  本报讯 (记者 张钰芸)上海人夏令时节喜食“糟货”,但你知道糟卤是谁首创的吗?创立于咸丰四年的老大同以香糟起家,后又打造出糟卤,为浓油赤酱的本帮菜增添一味清淡雅口的口味。继去年将淡出餐桌的香糟风肉重新推向市场之后,今年老大同又在夏季来临之前,推出即食糟品。从生产调料到制作食品,老字号的跨前一步是为了赢得更多发展空间。

  糟是黄酒的副产品,远在秦汉时期,就在膳食烹饪中有所应用。老大同创始人徐增德之妻徐氏,是苏州吴县小作坊之女,在其经营的酒店尝试用作坊带回的酒糟配上少许香料后酿制年余,用此制作的糟味菜肴受到追捧,称为“糟货”。历经数次配方摸索,老大同将更香更醇的“酒糟”改为“香糟”。此后技师范康年结合上海人口味特性和江南气候特征,深度研究之下,最终制定了《制糟要术》,并代代相传至今。2015年,“老大同香糟制作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前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用香糟腌制猪肉、鸡、鱼,但过程比较复杂。”老大同总经理王金平告诉记者,到了上世纪90年代,老大同又在固体香糟的基础上开发出液体的糟卤,让糟货的制作更加简便。如今市面上可见的糟卤、糟品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

  “160多年前,老大同靠香糟起家,调味品是我们的主业之一,但随着消费形势的改变,我们要跨前一步,精准对接消费需求。”王金平说,去年推出的香糟风肉套装,在东方CJ上卖了一万套,今年4月28日则将在6家门店上市糟品系列,首先推出糟鸡爪、糟门腔、糟猪肚、糟带鱼等六个品种,后续还会增加。“不同品种的糟制手法和时间都不同,才能保证糟香、鲜度等做到最佳状态。相比传统的香糟、糟卤,即食糟品更方便,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科创上海
   第A07版:财经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ST板块面临“生死大考”遭重创
看好制造与消费“双升”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84%
百年老字号对接消费“新品味”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财经新闻A07百年老字号对接消费“新品味” 2018-04-23 2 2018年04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