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是黄酒的副产品,远在秦汉时期,就在膳食烹饪中有所应用。老大同创始人徐增德之妻徐氏,是苏州吴县小作坊之女,在其经营的酒店尝试用作坊带回的酒糟配上少许香料后酿制年余,用此制作的糟味菜肴受到追捧,称为“糟货”。历经数次配方摸索,老大同将更香更醇的“酒糟”改为“香糟”。此后技师范康年结合上海人口味特性和江南气候特征,深度研究之下,最终制定了《制糟要术》,并代代相传至今。2015年,“老大同香糟制作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前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用香糟腌制猪肉、鸡、鱼,但过程比较复杂。”老大同总经理王金平告诉记者,到了上世纪90年代,老大同又在固体香糟的基础上开发出液体的糟卤,让糟货的制作更加简便。如今市面上可见的糟卤、糟品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
“160多年前,老大同靠香糟起家,调味品是我们的主业之一,但随着消费形势的改变,我们要跨前一步,精准对接消费需求。”王金平说,去年推出的香糟风肉套装,在东方CJ上卖了一万套,今年4月28日则将在6家门店上市糟品系列,首先推出糟鸡爪、糟门腔、糟猪肚、糟带鱼等六个品种,后续还会增加。“不同品种的糟制手法和时间都不同,才能保证糟香、鲜度等做到最佳状态。相比传统的香糟、糟卤,即食糟品更方便,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