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们习惯了碎片化阅读。短,并不是缺点。”该系列视频的策划人——知名作家素素说,“中国的五言绝句也很短,其中一样蕴藏着山高水长,百转千回。”
今天,短视频风靡,只有让文化浸润其间,方显视频虽短,时光绵长。
5分钟——
串起世遗与中华
从4月6日上线起,这批短视频中最早上线的几集,观看量已近30万。
视频长则6分钟,短则不到4分钟。每一集,都会走进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历史脉络这些都是标配,正常操作。作品出自作家之手,自然也能看到街边的人来人往,远处的云卷云舒。文化遗产,就流淌在青石板路上,蕴藏在墙上的一块雕塑上。
“我们从2012年起,走遍了30多个国家,拍摄的素材达到了1000个小时。”这些,是素素和先生许敏(历史学者)带来团队完成的。在伊朗,她发现了全世界源流最清晰的青花瓷,“当地的皇陵,一定要供奉世界上最珍贵的物品,所以从很久很久以前,伊朗就开始购买中国的青花瓷,每一件青花,他们都详细地记录其来历。”那天,当她看到了长达6.2米的目录(见上图)——“只是目录哦,具体的内容可想而知。”在法国的里昂,她看到了法国的丝绸作品上,几百年前就记录着中国宫廷的故事,“看得出来,当时这种题材的作品是皇家贵族才能享用的,足见当时中国文化对他们的影响。”素素还发现,“当时法国的丝绸由于受限于蚕茧的产量,更多采用的还是中国的生丝。”通过素素的镜头,不难发现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除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逐一拍摄,他们也寻觅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遗产。一天,他们敲响了意大利的托斯卡纳的一间庄园的大门,庄园的主人异常惊讶,没有想到这间完好保存着文艺复兴时期特征的庄园,能吸引来到来自东方的客人。主人对素素说,“我这里只让BBC来拍过一次,还只是敞开了一小部分。你们能从遥远的中国来到这里,我愿意为你们打开所有的大门。”
“拍摄了这么多,我们也一直在思考,究竟用哪一种方式,可以让更多中国观众看到这些散落在世界的文化遗产。”直到去年,他们决定用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5分钟,可以让观众更快地接受到讯息。现在的人们习惯了碎片化阅读。短,并不是缺点。中国的五言绝句也很短,其中一样蕴藏着山高水长,百转千回。”素素说,“退一步讲,有些地方大家没有去过,看看那里的风光,听听讲解,也是挺放松的。”
中国人——
走遍世界的遗产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是中国人一直追求的。”素素走过了这么多地方,让她最感动的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有文化遗产的地方,我都可以看到中国人。”
有一次,素素去希腊的提洛岛拍摄。“在神话中,那里是阿波罗的诞生地,整个岛屿已经是一片废墟,岛上除了一些废墟的遗迹之外,只有一家像小卖部一样的博物馆。”素素说,“尽管有线路上岛,但是岛上真的没有什么可看的。就是这样,我们去拍摄的时候,还是看到了中国游客的身影。”中国人追寻文化的步伐,让素素坚定要把自己拍到的故事,让更多的中国观众看到。
“我们不仅想让大家看到这些文化,更想让大家走出去,亲身地感受文化的力量。”素素本身也是一名作家,写过不少关于旅游的书,每次出发前,她都要做足功课,“我去意大利南部之前,关于那里的资料不多,我读了克罗齐的文集,看到了意大利南部庄园的故事。”但当素素真正站在了那片庄园的土地上,抚摸着1300年的橄榄树,看着农民依然从这些树上收获着……书里的恩恩怨怨,就像一幅画卷,展现在她的眼前,“看过书,再去过那里,才更明白书里的精彩。”
“目前我们只是剪出了第一季,接下来我们还将在5月推出第二季,也是10集,秋天再推出第三季。” 素素说要用这种方式带着大家去看看非洲美洲的人文天地。
人生路,唯诗和远方,不可辜负。短视频给你呈现了一首世界文化的小诗,远方等待你去跋涉……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