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思入风云两岸情
俞新天
  俞新天

  2002年,我荣幸地担任上海市台湾研究会会长,因为它不是一般的学会。1991年12月,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在汪道涵老先生的呼吁下成立。汪老亲自担任名誉会长,使台研会形成对台研究交流的平台,向中央建言献策的重镇。在汪老的引领和感召下,上海的专家学者以祖国统一为己任,深入研究前沿难题,积极参与了国家对台战略和政策的咨询。可以说各项对台重大决策都包含了上海台研专家的心血和智慧。汪老逝世之后,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受邀担任荣誉会长,充分反映了中央和上海领导对上海研究力量的关怀和重视。上海台湾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理性、务实、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各学科协同,勇于探索。2009年市台办主任杨建荣率上海学者赴京向国台办汇报,得到王毅主任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陈水扁当政的八年间,台研会的主要任务是与“台独”斗争,几乎每个月都要召开专题会议,堪称最忙碌的时期。我向国台办建议,在已有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的对话之外,再开辟中日关系与台湾问题、中欧关系与台湾问题、中国东南亚关系与台湾问题的对话,形成系列,以便联合国际社会,共同遏制“台独”。国台办采纳了建议,并委托我所在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现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承办。中外智囊深度对话,还邀请国台办和外交部领导演讲并答问,气氛热烈。与会的外国专家在国际报刊发表了数十篇文章,阐述“台独”是东亚和世界安全的威胁,发挥了相当作用。

  台研会与台湾各界人士交流对话,增强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共商促进两岸关系的良计妙策。蓝营的朋友积极促进两岸各界的交流合作,贡献甚多。一些坚定的统派,无论台湾的政治气候如何,始终发出理性的声音,可敬可佩。在马英九执政时期,赵春山负责亚太基金会,两岸智库多次深度研讨,为和平发展积累共识。更令人欣慰的是,统派力量后继有人。我们接待了王炳忠、林明正等青年朋友。王炳忠生于1987年,14岁起便对校园内和社会上的“去中国化”讨伐批判,写下一篇篇文章和日记。中华历史和文化哺育了他的思想和情怀,他的经历有力地击破了“天然独”的谎言。

  台研会广泛接触台湾人民,对于绿营智库和人士同样关注,保持兼听则明,努力争取人心。设在高雄的港湾基金会与台研会建立定期联系已有二十余年。董事长杨文全是最早到大陆投资的企业家。基金会在投资之外,援建了希望小学,资助了首次两岸美术作品互展,做了许多善事。杨文全多次率团来访,我们尽可能对他们的问题解疑释惑。尽管政见不同,但是对于一切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人,我们永远敞开胸怀。

  由于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所有会员的努力奋进,在我担任会长的13年间,台研会内外成果丰硕,重大活动频繁,向社会公众做了无数场讲座,创办了《台海研究》杂志,成立了青年论坛,自1996年起一直被评为优秀学会。祝愿上海市台湾研究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日谈

  “学会”之歌

  责编:刘芳  

  明日请看许宝华先生与上海语文学会一个甲子的情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阅读/连载
   第A18版:旅游资讯
   第A19版:旅游资讯
   第A20版:旅游资讯
   第A21版:旅游资讯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难忘劳动节
城郊晨早采风录
早霞(油画)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春来(四首)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薄暮
思入风云两岸情
新民晚报夜光杯A15思入风云两岸情 2018-05-01 2 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