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陈年旧案的嫌疑人被抓,不是依据高科技侦查手段,而是凭借检察官捕捉线索的敏锐目光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
2001年10月5日夜晚,本市青浦区青松路一公寓房内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共有3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另一名被害人张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是一起雇凶伤害案件。被害人张某在青浦从事疏通下水道工作,同样从事下水道疏通的刘某等7人认为张某等人在抢生意,遂雇佣沈某、吕某等5人持凶器殴打张某等3人,造成1死2伤的恶劣后果。
案发后,沈某等人先后被抓获,吕某潜逃。由于几名犯罪嫌疑人对吕某是否实际参与殴打行为的说法不一,加上吕某潜逃至外地,认定吕某涉嫌犯罪的证据尚不够充分,因此,公安机关对吕某没有采取强制措施。
16年后的一天,即2017年1月25日,犯罪嫌疑人吕某却进入了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检察官的视野。
那天早上,检察官照例到青浦区看守所进行巡查。有一名姓王的嫌疑人检举吕某曾参与16年前一桩故意伤害案,并提供了一些亲眼目睹的重要细节。根据在押人员检举的涉案主犯人员的姓名,检察官在检察办案软件上查找相关案卷材料,却始终没有查到。原来,由于十几年前的案件没有进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只能通过手动的方式一一查找。检察官根据案发时间、罪名,在档案中认真查找当年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终于在发黄的案卷中找到了检举人所检举的案件档案材料。检察官仔细梳理了此案证据,将已经判刑的十余名被告人的供述一一列举,和检举人王某提供的新证据能够相互印证,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锁链,可以锁定吕某参与了当年的案件。检察官将案件线索移送至公安机关,并引导督促公安机关收集证据材料。
一个月后,公安机关根据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线索,在外地将犯罪嫌疑人吕某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