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革命何须怕断头~~~
革命何须怕断头~~~
革命何须怕断头~~~
革命何须怕断头~~~
革命何须怕断头~~~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革命何须怕断头
杨 超
李丽静
■ 杨超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 发
  明亮的灯光投射到展板,一张黑白照片,浓密的短发,挺直的鼻梁,年轻英俊的脸庞,参观的人群怀着崇敬的心,纷纷在青年烈士杨超的展板前驻足。

  在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每天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青年烈士杨超的事迹,布置在第二展厅。

  杨超,1904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新县。杨超出身于地主家庭,家里雇有十余个长工,对压迫、剥削的旧社会有较多的认识。

  杨超1921年考入南昌心远中学,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和同学袁玉冰、黄道、方志敏等组织革命团体“改造社”,后因积极参加“改造社”进行的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1923年秋,杨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发表《改造中国的一条道路——革命》一文,大声疾呼无产阶级革命。随后,进入北京大学就读。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杨超在北大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杨超利用寒暑假回江西从事革命活动,并于这一年冬组织了德安最早的一个工会——德安柴炭工人工会。1926年夏,党组织派杨超回江西工作,任中共江西地方委员会委员。12月,中共德安县第一次党代会选举杨超为县委书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批共产党员被杀害。杨超领导德安人民进行了坚决的反蒋斗争。

  1927年10月,杨超奉党组织之命到河南开展工作,参与组织领导革命斗争。12月23日,杨超出席党的武汉会议后返回江西,途中被国民党特务发现。为了引开敌人、保护同行的战友,杨超不幸被捕。敌人连夜开庭审讯,对他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杨超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宁死不屈、忠于党的崇高气节。敌人无计可施,于1927年12月27日残酷地将他枪杀于南昌德胜门外下沙窝。临刑前,杨超面不改色,引吭高诵就义诗:

  满天风雪满天愁,

  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

  三年归报楚王仇。

  杨超牺牲时年仅23岁,但他那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至今仍为后世所景仰。

  新华社记者 李丽静

  (据新华社郑州5月13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科创上海
   第A07版:财经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交通运输新业态不是“法外之地”
房地产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82岁院士南海下潜获重要发现
杨 超
中国科学家制备出 大规模光量子计算芯片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09杨 超 2018-05-14 2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