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夜的现场,观众聚集在生命长河展区巨大的阿根廷龙和埃及棘龙模型下,随着上海科技馆理事长、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左焕琛宣布恐龙季开幕,阿根廷龙也俯下身躯,发出“嗷嗷”的吼叫声。“还好我们没和这群大家伙身处一个时代。”一个小男孩嘟囔了一句。
“合川马门溪龙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恐龙之一,体长达22米。”“难逃泥潭龙是没有牙齿的草食性恐龙,它因化石最初被发现于泥潭里而得名。”“在新疆的戈壁沙漠里,我们曾发掘了不少化石。对我们来说,高温、缺水都是严峻考验。”“我们发现了一块巨大的恐龙化石,却没有工具将其带回,无奈只能将其锯开。”在“恐龙脱口秀”环节,来自重庆自然博物馆的欧阳辉馆长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研究员首先带来了恐龙化石发掘路上的故事。另一边,来自香港的古生物画师张宗达根据生命长河展区的标本现场绘制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棘龙图,引来一阵喝彩。
160名大小朋友随后跟随科普志愿者,一起走进夜晚的自然博物馆,分享古生物背后的科学故事。“棘龙队”的讲解员张维贇来自上海科技馆影视中心,她特地戴上了恐龙爪子的手套和尾巴,吸引了一群小朋友。“本来还想找恐龙的头套呢!”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恐龙,虽然有些紧张,但带领大家夜游博物馆的经历很赞。”参观过程中,和讲解员互动频繁的小朋友还得到了一份小礼物——自然博物馆最新出版的青少年科学漫画《恐龙不好玩》。该书通过270余幅妙趣横生的原创漫画,让读者在追踪一系列神秘案件的过程中,逐步揭开隐藏在恐龙家族背后的秘密。孩子们还亲手挖掘化石,当了一次小小科考员。
错过了博物馆之夜的市民也不必感到遗憾,此次上海自然博物馆恐龙季将一直持续到7月31日。少年嘉年华“寻龙小能手”、绿螺训练营“恐龙来了”、“驯龙高手”科学家面对面、绿螺讲堂“恐龙总动员”等大型主题活动,将打造恐龙爱好者的兴趣集市。此外,自然博物馆还将以恐龙为线索,与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从周二到周日,每天都会开展恐龙主题活动。 见习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