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国书法院是上海书法家协会的延伸补充和扩展,上海书协主席周志高担任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他表示,这个新生的书法机构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要把书法艺术打造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名片之一。”这也是上海书法界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之一。
助力艺术家勇攀高峰
新虹艺术馆作为上海中国书法院的“创、研、展”基地,是新虹地区重要的品牌文化项目之一。艺术馆分为展览馆和创作馆两部分,集书法艺术创作、书法艺术交流、传播于一体,旨在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书院。
成立上海中国书法院还有一个背景,当下的文化艺术,有高原,但缺少高峰。这个高峰要靠人才去攀登,但书画界的人才在孙过庭《书谱》里讲得很清楚,人书俱老,这符合书画人才的成材规律。院长周志高在开幕式上表示,“我担任上海书协主席以后,就体会到这点。所以我们搭建一个平台,助力60岁、70岁、80岁的书法艺术人才继续攀登艺术高峰。这些年龄的书法家在书法成材的规律上,正处于‘当打之年’。”
书法院落户闵行区新虹街道,正是因为看中了闵行近年文化建设的进步,一批美术馆、博物馆相继落成。这次举办云集海内外书法名家的邀请展,注重突出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上海中国书法院的实力,“上海中国书法院在落户新虹艺术馆后,会开展持续的,有生命力的工作,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传承海派书法艺术
崛起于清末民初的海派书法,是近现代书法的开端,在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产生了一个彪炳史册的大师群体,如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沈尹默、谢稚柳、白蕉等,此次展览的举办正是为了向大师前贤致敬。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105位海内外书法名家的精品力作,不仅具有时代性的纪念意义和人文性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一次国内外翰墨的大巡礼和当代书法名家的聚首。海派书法名家参展的有陈佩秋、韩天衡、钱茂生、周志高、萧海春、王伟平、刘小晴、童衍方、林仲兴等,他们或追踪经典、韵胜度高,或意涉瑰奇、潇洒郁勃,或碑帖相参、金石兼融,传承有绪而风格鲜明。上海中国书法院的成立和上海中国画院形成了书画并举、彩墨竞秀的海派艺术大格局。
上海一直是中国书法的重镇,从中国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陆机《平复帖》,到董其昌再到近百年来海派书法的辉煌,上海中国书法院今后将更加注重书法本体的研究与学术性,并策划一系列重大学术、教育与展览活动。
需面向全国与世界
院长周志高表示,上海中国书法院将为书法界的老专家搭建一个平台。对体制外的知名书法篆刻家以及知名画家中书法擅长者以“名誉院士”聘请他们加入。
海派书法是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相对应的,上海中国书法院的国际视野体现了开放的格局,首次办展即邀请了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书法名家。
本报记者 乐梦融
记者手记
一座新“家”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一种重要的精神符号,它的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核心价值重塑息息相关。近百年来的上海,书法名家荟萃,成绩斐然,呈现着开放之姿,筑起近现代中国书法艺术的高原,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成就了海派文化的精髓,海派书法有着坚实的文脉基础。
今天上海中国书法院为上海书法盖了一座新“家”,这是书坛喜庆的事。作为书法界的第一个民办非企业机构,继往开来敢于创新,在文化体制上开拓新路,它为书法家群体攀登高峰,弘扬书道,提供了机遇,成为社会各界书法爱好者以书会友、以友辅仁的平台。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