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帮 爷爷来当摄影师
身为摄影志愿者,家住浦东的王正润一早就赶往分配到的线路,67岁的他提着照相机干劲十足。这是王爷爷的第一次定向赛官方体验。“我完全是被儿子拖下水的。”王正润的儿子是定向赛的达人,在这项有着7年历史的赛事中,他三次获得冠军。听到大赛招募摄影师,他立即鼓动父亲。2008年,儿子在上海成了家,王正润老两口便从江苏镇江搬到了上海。“孩子们工作忙,我们来帮衬帮衬,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一如大多数善良质朴的中国老人,他们做家务,他们带孩子,为儿孙忙碌不亦乐乎。如今孙子已经八岁了,也是一个健身小达人,踢球跑步不在话下。“以往我儿子参加定向赛的时候,我会跟着他去拍点照片。今天他们一家三口参加亲子线路的比赛,而我被分配到别的线路拍照。”不过王爷爷的兴奋之情一点不减。“这项赛事很有意思,比体力,比智力,比协作,我这个老头和年轻人在一起,感觉自己也年轻起来了。”在上海这些年,王正润颇有心得:“这座城市里,运动不仅仅是时尚,而已经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
王爷爷的感受,一点不假。定向赛这项“网红赛事”已被列入上海人的作息表。“定向赛为城市体育赛事的创新拓宽了思路,”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李致新表示:“这项活动吸引了广泛的人群参与,也是对2030年建成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所作出的积极响应。”
朋友帮
视障也见好风景
定向赛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曾经,为视障朋友特设的“做你的眼睛”路线,是赛事感人至深的存在。而如今,每一条线,视障人群均可报名,每一队也不限视障患者人数。
狄雪慧27岁,是“无敌小胖纸”队的一员,此次竞逐14号大城小爱线路,这个性格开朗的姑娘并不避讳谈论自己的眼睛:“我小时候得了肿瘤,到了8岁的时候就完全看不见了。”狄雪慧却有一颗自强独立的心。她完成学业,又来上海寻找就业机会。“我是常州人,但父亲一直在上海工作。来上海的次数多了,我发现这座城市无障碍设施非常贴心。而且在上海找工作,大家对我也更包容。”在上海我加入了一些公益组织,从不运动到跑马拉松,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这几年,狄雪慧干过盲人推拿,也做过电话客服,现在她是一家体验式公益培训活动中心的培训师。
来到上海,狄雪慧看到了许多“风景”。“这次我们小组就有两名视障朋友。最难得的是,我们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特别的关心。”今天,她借别人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上海。“我最中意的,并不是拿一个第一,而是在参加各种活动中与朋友在一起相知相交的体验。”定向赛积极向上又充满人性的品牌精神,吸引的不仅仅是普通的参与者,还包括雅培、统一、昂立、EVCARD在内的国内外多家企业的支持。
夫妻帮
转角就能遇到爱
不用去“相约星期六”,也不必去人民公园相亲角,要想脱单,来定向赛吧。
徐轶慧和马仁俊,便是定向赛的广告。上个星期的“520”,两人刚刚举行了婚礼。“我们都喜欢户外活动。去年参加了一场定向赛,被分到了一个小组,然后小组就建了一个微信群。”虽然马仁俊比徐轶慧要小上5岁,但在比赛中,马队长表现出来的可靠与果敢,深深打动了女孩。“一场定向赛下来,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然后再试着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表现,非常符合我心底欣赏的男人。”从微信群到私聊,感情萌芽,升温。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一家人。定向赛上,天降奇缘。今天,徐轶慧和马仁俊以夫妻的身份参加比赛,同组的还有登山协会的其他小伙伴。
除了缘分天注定,我们同样相信事在人为。定向赛的15号路线“转角遇到爱”便是一条“相亲路线”。不知道今日过后,又将有几对佳偶天成。
城市定向的赛道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携手共进的征途中,没有虚妄的情谊,每一次扶持都是真心。
本报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