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为何会在上海萌芽?博物精神值得今人发扬光大?昨天,由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科技馆联合主办的首届“艺术与科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博物馆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历史”等论题探讨都会里的博物精神。
中国最早的博物馆诞生在上海,为何在上海,其背后有何机制和土壤,是需要被我们讨论和关注的。专家表示,沪上三大博物馆跨界合作策划这样一个展览,意在把这些展品串联起来,复原当年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收藏的历史以及他们当年的收藏格局。
1905年由张謇创建的南通博物苑被视为中国人建造的中国首家博物馆。始建于1874年的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在成立之初,就以公众教育为其建馆宗旨,具备了现代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全部功能,与同期成立的北美自然史博物馆的办馆理念完全同步,把中国开设现代博物馆的历史提前了30年。
有专家认为,博物馆是滋养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容器,城市形象不仅包含物质文化,更包含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底蕴等内容。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的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可以发挥出独特的难以替代的作用。楼房之高不在于规模之大,只有厚植文化土壤,城市才有灵魂,有生命。文化使城市更美好,博物馆也会让城市更美好。
在专业人士看来,博物馆之收藏都来自于对世界物质文明本质和发展精神的探究,最终以科学的方式呈现好奇心,保有好奇心,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对追溯博物精神,对未来博物馆发展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将近三十多位国内外博物馆馆长、策展人和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展示丰富多元的博物馆文化,彰显其开放包容的精神,而上海正是一座对中国现代博物馆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城市。相信观众们在博物馆里享受生活,体验知识的无穷魅力。科学与艺术一定会在山顶会合。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从博物馆在中国诞生的历程、中西博物学和收藏文化、博物馆与城市精神内在关联等多方面探讨当代都市文化中博物馆的重要地位,重新审视艺术与科学相交相融、互为影响的关系,引发对博物馆与城市精神塑造、与都会文化发展轨迹之间关联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