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势在必行
2017年之前的一段时期,中国宏观杠杆率一度上升较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上周在2018国际货币论坛上表示,宏观杠杆率过高是我国经济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据统计,我国是国际清算银行监测的经济体中宏观杠杆率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去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水平已经达到了255.7%,显著高于新兴经济体193.6%的平均水平,甚至超过很多发达经济体。由此可见,去杠杆势在必行。
去杠杆是今年防范金融风险最重要的工作。今年来,一系列强监管政策致使银行同业和表外业务规模显著收缩,资金回归实体经济趋势明显,金融部门去杠杆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内部资金循环嵌套减少,6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增速创下新低,为稳杠杆创造了适宜货币金融环境;另一方面,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银行业风险隐患已得到初步遏制。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滑,主要与各方面加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有关,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上。6月末,委托贷款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月回落5.9个百分点。
表外投资大幅下降
银行表外业务是金融乱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去杠杆不能靠财政资金“灌水”,必须压缩表外业务。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银行理财委外投资规模大幅下降,9个月里银行理财委外投资规模缩水了上万亿元。
上半年最大的特点就是表外融资明显多减。阮健弘介绍,前期有较多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去杠杆过程中,这些行业的不规范融资在减少。委托和信托贷款的部分资金来源于理财产品。上半年银行表内资金对表外理财产品投资下降1.76万亿元,其中6月份下降9156亿元,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资金来源明显收缩。
与此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也在下降,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3.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年末回落3.6个百分点。遏制房贷增速,有利于防止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
企业杠杆率逐步下降
上半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指出,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国有大中型企业地位重要,又是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总额的“大头”,降杠杆意义重大。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就中央企业而言,要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积极稳妥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推进提质增效,多渠道降杠杆减负债。目前18家央企已签订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约5000亿元,其中逾2000亿元已落地。
目前央企资产负债水平呈现稳中有降。截至6月末,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比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另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部门整体杠杆率比上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
首席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