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冷饮水记趣
陈建兴
  陈建兴

  冷饮水,这个词现在很少听见了。这饮料,放到现在,也没人多稀罕了,可在我们的童年,那是我们的最爱。

  午后,我头顶毛巾,打着赤膊,穿着木拖板“踢踢踏踏”走在马路上,手里拎着一只热水瓶,听着蝉噪去长宁电影院泡冰水,袋里藏着两分钱,走在路上还一直摸着它,生怕弄丢了。

  影院边门有个制冰车间,开了个小窗口,专卖冰水。赤膊小孩排成一队,门一开,一股冷气扑面而来,队伍一阵躁动。泡好冰水的小孩挤在门口也不想离开,孵一会冷气,玩够了,才拎着热水瓶匆匆离开。

  那时,不少工厂都为职工发糖浆,或是橘子粉、菊花晶,那是大人们战高温的防暑饮品,他们自己舍不得喝,都带回家给孩子冲冷饮水了。将泡来的冰水倒进大搪瓷杯,用调羹舀进几匙糖浆,再调一调,冷饮水就兑好了。端起杯子猛喝一口,酸唧唧、甜咪咪、冰冰凉,太惬意了,那个味道至今都无法忘记。

  我家对门39号丁建华是我同班同学。他父亲是长风公园附近一家厂的副厂长,每天下班后会把车间里保暖桶中吃剩的冷饮水收集起来,灌在两只热水瓶中,带给弄堂里乘风凉的小孩喝。这一刻是邻家小孩最温馨、最清凉的时刻。每当吃罢晚饭,我就朝着弄堂的尽头,盼望着丁家阿爸骑着自行车的身影快快出现。有时,见他自行车龙头上没有挂着布袋子,便知情况不妙。丁家阿爸却与邻家小孩打着招呼:“车间里的冷饮水今朝被人吃光了。”一帮小孩心里好一阵子失落。

  同学兼邻居戴丽珍暑假都会去姑妈家,姑妈会做酸梅汤给她喝。中午,她姑妈将买回的乌梅干放十几粒在锅里,煮上两个多小时。冷却后,再将乌梅水灌到几只啤酒瓶中,放进篮子里,吊到弄堂的井里。到傍晚,才把井底的篮子拎上来,几瓶冰冻酸梅汤就做好了。戴丽珍喝得爽啊,说起来,至今都觉得“冰冰凉、透心凉”。可有一次吊在井里的啤酒瓶,收上来的却是一只空篮头,酸梅汤被弄堂里的“捣蛋鬼”先下手了,气得她一脚把篮子踢得老远。

  看到邻家孩子喝着盐汽水,打着饱嗝一副得意的样子,我突发奇想,叫来同学在家中自制盐汽水。盐汽水不就是甜咪咪、咸唧唧的嘛。家中的食糖被母亲锁掉了,无奈,我只好敲碎几粒糖精片,溶化在冷开水中,又放了半匙盐,装在啤酒瓶中拼命摇,想弄出点气泡来。而后吊来井水,浸在其中。没一会心急火燎地喝了起来。“呸,”我一口吐了出来,“什么味道呀,又咸又甜又不是汽水味。”旁边的同学见我皱着眉头,没有一个再肯喝我做的“盐汽水”。我抓抓头皮,只好倒掉。

  弄堂里有家液压件厂的车间,与我们的弄堂仅一墙之隔。夏日,车间里推进推出的冷饮保暖桶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趁工人们午休的空当,我与几个小孩一个个钻进竹篱笆的围墙,冲着保暖桶飞奔而去。没有杯子,没有盆子,我们的小嘴轮流对着桶上的小铜龙头,你一口我一口轮流狂喝,直到喝饱才钻回弄堂。这样的好日子没过上几天,就被午休醒来的工人师傅逮个正着,冷饮水没喝上一口,却吃了几只“头塌子”,赶出了车间。

  终于有一天,母亲单位也发糖浆了!我泡来冰水,冲了又浓,喝得又多,冰澈透骨的冷饮水喝得我大热天竟然冷得瑟瑟发抖。没几分钟,肚子痛得要命,在床上打滚。母亲下班回家,见我这副模样便知冷饮水喝多了,忙不迭冲了一大杯红糖水让我喝下去,不一会,我的头上冒汗了,肚子痛也逐渐缓解了。从此,母亲上班前把糖浆也锁了起来。

  其实,能够让人回味已久的不仅是当时冷饮水的那种解渴,更是曾经的那种特别容易满足和期盼的滋味。曾经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雅加达之光
   第A18版:雅加达之光
   第A19版:雅加达之光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邂逅球迷小导游
冷饮水记趣
馄饨两则
扫一扫
写字是很好玩的
静静的泸沽湖
红绳相牵两代人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冷饮水记趣 2018-08-22 2 2018年08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