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又见“拆落地”
邵宁
  邵宁

  你能想象吗?上海还有这样的房子:并非老式里弄房子,却要七八户甚至十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厨房、卫生间,上厕所得自带马桶盖;砖木结构的“筒子楼”,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墙皮不时往下掉……老房子因为空间不足、房屋结构太差,无法通过加层或扩建实施成套改造;居民盼望政府征收,可零星的几幢楼,没有纳入旧改范围。

  怎么办?最近,虹口、杨浦等区先后传出好消息:拆除重建!

  虹口区松花江路2612弄的二层砖混结构老楼,已成功变身六层的新房,38户居民正陆续回搬。虽然还是一室户,但家家户户都有了阳台和独用的厨房卫生间,使用面积增加了10平方米。独门独户,阳台敞亮,电梯上下……生活质量一下子上了几个台阶。杨浦区武川路222弄的7幢两层砖木结构不成套房屋,也将被拆除,并在原地重建3幢三层住宅和2幢七层新住宅,今年3月,所有150多户居民在一个月内签约,高高兴兴地搬离了旧房,等着明年回来住新房。杨浦区军工路516弄上理小区的两栋老房子,也已完成了拆除重建的征询工作。

  拆除重建,其实并非新生事物,俗称“拆落地”,即把旧房拆除,在原址重建新房。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上海的一些房管所就曾将极其简陋破旧的老房拆除,在原地建造新的公房。不过,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小打小闹的“拆落地”,被大规模的动迁、旧改、征收所取代。

  而今,“拆落地”再度回归,成为沪上旧住房综合改造的一种方式,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尽管每户居住面积增加不多,但这一方式依然有很多优点。首先,它能使居民原地住新房;其次,重建的投入不大,建设速度快;第三,因地制宜,即使只有一栋老楼,也能进行拆除重建。不过,要顺利实施“拆落地”,住户的意愿很重要,如果达不到规定比例,也无法进行。

  令人欣喜的是,市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旧住房拆除重建的相关办法,鼓励各区开展试点,“十三五”期间,上海计划实施拆除重建改造50万平方米。这对于许多蜗居在不成套老公房里的市民来说,是一个福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广告
   第ZF01版:中缝4-21
门槛虽然降低 仍需“业主自愿”
又见“拆落地”
老房加梯有“国字号”助力
周日上午举办“世界心脏日”义诊
交通行为样板路段区域 9月测评结果出炉
“最美的哥的姐”40强 国庆后启动社会投票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又见“拆落地” 2018-09-26 2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