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2日-13日,由上海爱尔眼科医院、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循证眼科学组及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眼科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主题为“循证与创新”的“第二届上海爱尔眼科华东学术峰会”、“第四届循证眼科学与临床研究大会”及“第二届眼科疑难病例讨论及眼科手术并发症处理峰会”在上海浦东喜来登由由大酒店隆重举行。据悉,峰会邀请到了包括葛坚、阴正勤、吴乐正、徐国彤、柳林、朱益华、夏晓波、徐雯、李世迎、陶勇等30多位著名眼科专家就循证眼科学、以干细胞及基因治疗为代表的眼科前沿技术以及眼科疑难病及眼科手术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大会上眼科专家们在眼科学范畴内的眼底病、白内障、眼表及角膜、青光眼、屈光手术以及眼科疑难病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多达54场。聚焦了当今眼科领域的热点议题,现场盛况空前。专家学者们在峰会上共享全球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不仅全方位地展示了眼科科研创新成果,共享临床诊疗中针对疑难、复杂案例的经验,更是大胆展望了临床诊疗和高精尖科技的发展方向。就像大会的主题一样,以创新带动眼科的发展。
2018年10月13日上午8:00点,“第二届上海爱尔眼科华东学术峰会”、“第四届循证眼科学与临床研究大会”及“第二届眼科疑难病例讨论及眼科手术并发症处理峰会”开幕式在上海浦东喜来登由由大酒店隆重举行。开幕式上,原中山大学眼科中心院长、原“九七三”首席科学家、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循证眼科学组组长葛坚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院长、原“九七三”首席科学家、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视觉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阴正勤教授,原中山大学眼科中心院长、亚非眼科学会主席吴乐正教授、原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原“九七三”首席科学家徐国彤,福建省和湖南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朱益华教授和夏晓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眼科主任、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林教授和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廖会员副会长以及上海爱尔眼科医院CEO李秋明先生等近170人出席了此次峰会。
在开幕式上,上海爱尔眼科医院CEO李秋明先生代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首先欢迎前来支持和参加此次峰会的专家和同道,他指出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召开此次峰会的目的是促使学科交流、人才建设以及技术知识共享。作为沪上医疗机构,我们有责任为眼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在促使自我提升的同时,推动国内医疗质量优化、均衡化的可持续发展。
李秋明先生表示,爱尔眼科始终以: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为目标,为更多的人带来光明。
开幕式上,葛坚教授代表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循证眼科学组对本次峰会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此次三会并行,且将循证的意义求真务实贯彻整个峰会,让国内的医者展示了不能光有理想,而是要走向世界,与世界共同携手,提高诊疗水平,让中国老百姓享受到高质量的眼科医疗服务,这个会的意义就是非凡的。
此次峰会的参会嘉宾中,除了30多位著名眼科专家以外,沪上及各地参会医生及学者多达百余名。在这个充满友谊和激情的盛会上,医生与学者们积极参与听课,深入交流学科。
据了解,为了尽可能扩大交流内容、提高峰会灵活性,此次会议还同时安排了A、B两个分会场,医生和学者可以根据讲课内容自行选择。医生们纷纷表示,这个设置非常人性化,在更短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兴趣自由灵活地进行选择,高效地到了自己想要了解的眼科临床中遇到的各种疑点、难点以及新兴技术突破口,可谓不虚此行。
在经过为期一天精彩纷呈的专家讲座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葛坚教授的 “循证、个体化与近视防控”;陆军医科大学西南眼科医院的阴正勤教授的“ESC-RPE治疗WAMD临床研究”;上海爱尔眼科医院李文生教授的“如何处理眼科最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等一系列案例给嘉宾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本次峰会的共同主席,李文生教授强调,通过此次峰会,专家学者们能将眼科学的新进展、新技术及新成果拿出来共享,一方面在于加深对眼科疑难病例和手术并发症的认识,减少相关疾病的漏诊误诊率及降低致盲率,加强国内眼科专业领域医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将继续推动循证眼科学的普及和提高,指导进行规范化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遗传性眼病能治吗,是否应该放弃诊治?”“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防止遗传下一代?不确定自己有没有患上遗传眼病?”
多年来,许多遗传眼病的患者以及遇到该疾病的医者都在这些问题上止步不前,具备国际前瞻性的遗传性眼病的诊疗在全国实属少见。在具备了技术、人才实力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基因的检测成就治疗的第一步,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基因诊断及预后分析、遗传诊断及遗传风险评估、遗传咨询等,可有助于帮助患者对疾病病因的认识、优生优育和预防治疗。
亮点一:实力专家强强联手
遗传眼病种类繁多,其中以视网膜色素变性较为常见。据推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病率约为1/3500,这样算下来,中国共有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约50万之多。该病多发于少年和青壮年时期,在某一阶段可出现视力急剧下降,导致丧失工作能力,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极重的负担。所以,探寻并应对遗传性眼病问题,人们把更多希望寄托在了眼科领域的专家身上。
遗传眼病专家李文生教授多年从事眼科遗传性疾病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在眼科基因治疗临床前方面的突出贡献,2008年李教授就成为中国首个美国ARVO“青年临床科学家研究奖”获得者。他在国内外眼科权威杂志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具备眼遗传性疾病方面多年丰富的基础研究经验,熟悉国际研究动态及发展方向,同时具备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除了李文生教授外,此次活动还邀请了陈中山教授莅临指导,为遗传眼病的诊疗助力。陈教授长期从事进行眼底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是对视网膜变性类疾病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还独创了自体血清球后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新方法。
亮点二:新科技,新希望
近年来,各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方法层出不穷,从干细胞移植治疗、基因治疗到自体血清,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的研究一直在不断革新。李文生教授表示,就目前来看,一方面,由于干细胞移植治疗、基因治疗目前仍然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真正要用这两种方法来治疗视网膜变性类疾病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另一方面,由于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病因非常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对不同的视网膜变性类疾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就是针对同一个疾病的不同阶段,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治疗应该是一个综合治疗,单独靠某一个方法难以达到效果。自体血清来源于自身血液,完全是自己的东西,而且在眼表疾病、眼外伤已经眼底病手术中应用多年,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自体血清中富含大量细胞因子,以及氨基酸、肽类、核酸等物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网膜视神经的营养代谢、刺激细胞再生、加速组织修复、向组织器官提供修复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以达到改善视网膜微环境循环的目的。
亮点三:多管齐下,一步到位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视野缺失、色觉异常、夜盲,最终可导致失明。患者多为10岁-15岁的青少年,早期出现夜盲及视野缩窄,继而中心视力持续下降,后期也可并发白内障、青光眼等各种眼部疾病。但是,由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特殊性,一般而言,多数患者从发现到确诊会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直至确诊时才发现已经错过了治疗时机。对于任何一种眼病来说治疗都宜早不宜迟,视网膜色素变性自然也不例外,虽然目前还不能根治视网膜色素变性本身,但是由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的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混浊、黄斑前膜及水肿是可以治疗的,通过对这些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疾病的治疗,也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或者维持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