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改革开放初期,交通运输量迅猛增长,1988年10月31日,我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开启全新速度体验。
今上海高速公路里程由0公里增长至829公里,一条条“黄金要道”,构筑起互联互通的长三角路网,让“异地同城”变为现实。
“现在从嘉定到市区开次会,不堵车只要半个多小时,这要放在40年前,两个小时能赶到就算相当顺利了!”61岁的李家东在嘉定建设系统工作四十余载,见证了我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的诞生。
1988年10月31日,《新民晚报》头版头条发布喜讯:“我国大陆高速公路的建设实现‘零的突破’,第一条全立交、全封闭、现代化设施齐全的沪嘉高速公路今天下午举行通车典礼。”
“当汽车以120公里的时速开过时,一眨眼车就不见了,心情非常激动!”李家东对当天场景记忆犹新。如今人们对高速公路习以为常,而沪嘉高速,正是我国现有13.6万公里高速公路的始发地,引领全国公路驶上“快车道”。
上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上海交通运量逐年增加,道路建设却严重滞后。其中,沪宜公路是西北方向的重要枢纽,但路面宽度仅有7-9米,车辆混行,交通阻塞,事故频发。
“如何改善嘉定到市区的交通?市建委深入调研,提出老线拓宽和另辟新线两套方案,最终的决定,显然具备更长远的眼光。”李家东与老同事们回忆,当时市区至安亭、松江、青浦的3条线路也纳入高速公路的论证范围,最终“落子”嘉定,既是快速连接市区与嘉定,更是快速连接上海与江苏,进而连接北方乃至全国。
1984年12月21日,沪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按照行车速度每小时120公里、路基宽26米的高速公路标准组织实施。然而,毫无前车之鉴,一切都是摸索。例如,首次以粉煤灰加三渣代替混凝土建筑路基,不仅提高路基质量,还节约大量成本,这项技术创新在1996年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单是为了确定高速公路标志牌上的汉字大小,是50厘米宽还是60厘米宽,就借用机场反复测试,把车子开到120迈,能不能看清前方标志牌。”李家东坦言,沪嘉高速的诸多探索,都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科学依据。
1988年,15.9公里的沪嘉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后,分担了沪宜公路56%的客货运交通量,缓解了上海对外公路交通量最大的西北出入口拥堵状况,也促使不少世界级公司选择落户嘉定。“1989年,嘉定县级财政收入4.28亿元,位列全国第一,这与交通的便捷密不可分。”
1991年11月,李家东被任命为沪嘉高速公路延伸段工程建设联合指挥部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两年后全长7.53公里的东延伸段建成通车,沪嘉高速公路与市区道路直接贯通;1998年,上海外环线西南段建成通车,与沪嘉高速连通;2001年,外环线西北段与沪嘉高速连通,标志着沪嘉浏高速公路全线建成,成为上海绕城高速和沈海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首条试点不停车收费(ETC)的高速公路、上海市第一条高速公路文明畅通通道……沪嘉高速公路开创多个“第一”。而今,上海高速公路里程已达829公里,沪嘉高速与沪宁高速、沪杭高速打造了连接长三角的“黄金要道”,“一小时都市圈”的高速公路体系,让“异地同城”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