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台前和幕后
上海音乐厅的主题参观日,从2014年12月起,每个季度举办一次,以一个“主题”为线索,譬如曾开放排练、快闪、工作坊、展览等内容。与以往的开放日活动相较有所不同,此次主题活动以“暂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为主题——音乐厅将于3月1日-12月31日闭关修缮,修缮期间整栋建筑将全部封闭,停止对外演出和经营活动。活动的消息一经发布,500张参观门票瞬间便销售一空。
伴着昨天明媚的阳光,观众被分为20余人一组,在音乐厅礼宾人员的带领下,分批参观音乐厅。讲解员用门禁卡刷开了那道写着“观众止步”的大门,观众有秩序地开始参观,参观的路线由下而上,从地下二层到音乐厅二楼。
在地下室,观众看到了因为水管漏水等原因在墙面上留下的霉斑,切身感受到音乐厅修缮的必要性;参观了去年刚刚完工的录音棚,这里不属于修缮部分;走进了可以容纳大型交响乐团乐手化妆的大化妆间,这里放了不少小道具供观众拍照留念;单人的化妆间,豪华精致,不过只可远观……音乐厅的观众席是观众最熟悉的地方,讲解员介绍说座椅因为老化,每次翻下来都会有噪声,这也是修缮的重要部分。另外,椅子上的包金漆也要重新刷;观众还可以走上舞台拍照留念,留下一份与音乐厅的独家记忆……从幕后到台前,观众对于音乐厅这位“老”朋友,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写 寄语和期待
趁着这次与音乐厅亲密接触的机会,许多观众想为音乐厅的修缮工程送上祝福。为此,音乐厅特地在地下二层的非文保区开辟一整面墙,供观众书写想对音乐厅说的话——“期待更美丽的相逢!”“再见,未来的你一定更美!”……祝福不仅有中文的,还有法文的、英文的。
对小朋友来说,这次参观音乐厅也是非常有趣的。音乐厅为了小观众做了一个“小小建筑师”的主题活动,老师一边讲述音乐的历史,一边用乐高玩具搭建起音乐厅的模型,带着小朋友一起完成当年音乐厅整体平移的过程。老师还让小朋友在模具上画下音乐厅入口上方的两根柱子,老师告诉小朋友:“这是爱奥尼克柱式,这是古希腊元素建筑的三大柱头之一,柱上端稍细,柱身从下往上约三分之一的地方稍微向外膨胀,以消除肉眼看柱时柱身中部似乎有向内弯的视角错觉。”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厅的未来不仅会带来更美的音乐,她也会静静地在那里和“小小建筑师”对望,看着他们成长。
听 故事和未来
在昨天的主题活动上,音乐厅还特意请来了著名的乐评人李严欢给观众做题为“星光灿烂——回眸上海音乐厅的精彩瞬间”的讲座,讲座每隔一个小时一场,一共5场,保证每位参观的观众都能听到上海音乐厅的历史故事。
听众里有很多年轻人,李严欢从音乐厅的历史讲起,上海音乐厅从前叫做“南京大戏院”,是放电影的,当时欧美正热映的影片,在这里几乎都能看到……李严欢还告诉大家,过去上海音乐厅的西面是弄堂,有时候这里演奏着交响乐,从窗户里还能飘进“门窗关好”“小心火烛”……之类的“生活乐章”,平移前几十年来一直和弄堂市井和谐相处。讲座的听众里也有不少携手而来白发苍苍的夫妻,他们从年轻时候就在这里和艺术相约,曾看到过无数的音乐家在这里演奏。
听完音乐厅的辉煌历史之后,“修缮后,还会和现在一样吗?”这是昨天观众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李严欢和音乐厅安排的几十位工作人员耐心地告诉观众,本次修缮工程秉持“修旧如旧”原则,如北厅墙体裂缝、扶手装饰缺失、北厅顶层裂缝等将按原样修复,旋转楼梯的大理石和罗马柱上的彩绘等也将进行原样修复。除了保持“旧”风采,音乐厅还要做“新”提升,解决音乐厅现存的声学问题,更换舞台设备,提升专业音乐厅的专业性,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家和观众。
“暂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2020年重新开馆之际,上海音乐厅将迎来建厅90周年,届时,音乐厅将为活跃上海“演艺大世界”,为上海建成亚洲演艺中心,树立上海文化品牌作出更多贡献。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