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颜真卿热”想到翁闿运
吴伦仲
  吴伦仲

  颜真卿《祭侄稿》真迹展出,又恰逢西安举行“颜真卿名碑拓本特展”,由此引发“颜真卿热”在各地掀起。

  由颜真卿热,我不由得想起书法家、碑帖研究专家翁闿运先生。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期,我正好供职于上海书店出版社。当时,书法虽然处于还不是很热门阶段,但社会各个层面人士对书法碑帖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出版社要出版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富有代表性的传统书画篆刻艺术的经典作品,以引导和激发人们对艺术的爱好、欣赏、收藏。那时上海有一大批学者专家云集在编辑周围,如谢稚柳、顾廷龙、程十发、唐云、翁闿运、韩天衡、张森、徐建融等为我们出谋划策,探讨艺术选题。

  翁闿运是清光绪进士、诗人翁有成之少子,为国学大师唐文治及名书家萧蜕的弟子,曾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他也是沪上书法名家周慧珺、张森的老师(当时是和沈尹默、拱德邻等著名书法家一起亲授),他很得意地戏称他们是“金童玉女”。

  翁闿运先生精于碑帖考鉴,是碑帖版本研究的权威。经他鉴定之珍本碑帖如《宋拓王羲之十七帖》《隋龙藏寺碑》等,先后由文物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他著有《辞海》(书法·碑帖部分)《大学书法》(技法部分)、《简化字总表习字帖》等。

  经张森老师引荐,有一段时间,每周二下午一点半至二点,我到翁府拜访,向他讨教碑帖方面的学问。他思路敏捷,条理清晰,出口成章,过目不忘,有关碑帖的经典拓本,娓娓道来,什么楠木本、石印本、珂罗版本、油光纸本;宋拓本,明拓本、明刻本,清拓本(早期、中期、晚期);康熙本、乾隆本、道光本、光绪本、民国本……如数家珍。

  谈到颜真卿书法,翁闿运先生顿时充满了激情,目光炯炯,掷地有声。他说,颜真卿的书法奠定了唐朝书法地位,没有人可以超过他。他的真迹《祭侄稿》至今流落在宝岛台湾。观《祭侄稿》,大有慷慨激昂、抑扬顿挫、真情流露、一气呵成之感,丝毫没有矫揉造作、拖泥带水的痕迹。有人时不时会问道:王羲之与颜真卿,谁更技高一筹?事实上,王羲之与颜真卿不分伯仲,旗鼓相当。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群贤毕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闲情雅致的环境下书写而成。可惜的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兰亭序》,是唐代的摹本。颜真卿是在悲愤状态中,情不自禁,一气呵成《祭侄稿》,其笔法厚重浑朴苍穆,随情而变,生动多变,因而,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刚烈耿直的感情起伏和宣泄。《祭侄稿》是一件了不起的作品。

  翁闿运先生认为,颜真卿与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丰碑,彼此交相辉映。王羲之是将汉字字体走向稳定,将圆润流利的正行两种字体予以固定,在文化史上作出空前的贡献。颜真卿对原有的书法书体空前革新,将秀美融于雄厚、质朴之中。从晚唐直至当今,雄秀至伟、凝练厚重的书风,是流行至今书体的一个标志,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之风格。

  如今,我参观“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览,以及多幅唐代珍稀名帖,不由得联想起翁闿运先生当年的侃侃而谈。他那充满激情的话语,仿佛又重现在我眼前,令我大有温故而知新之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5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6版:全国两会·现场
   第A07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都市小区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体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未闲诗话
由“颜真卿热”想到翁闿运
幸福的时光
洞庭鱼
三言两语记
景迈山云海 (摄影)
江南雾凇赛北疆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由“颜真卿热”想到翁闿运 2019-03-07 2 2019年03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