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城调至红色“电波”频率
朱渊
  明晚,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并角逐“文华大奖”。下周一,该剧还将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演出亮相。

  1949年5月7日,在上海从事情报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李白被秘密枪杀,年仅39岁。20天后,上海解放,从事11年地下工作的他,没能迎接黎明的曙光。时隔70年,根据以李白为代表的党的地下工作者的斗争故事改编而成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站”上舞台。

  编剧罗怀臻说:“我们将完成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时代的致敬。”导演周莉亚说: “把自己抛到那个时代,去感受先烈的牺牲,再用舞蹈语言把这种力量展现到舞台上,传递给更多年轻人……这是我们‘80后’创作者应有的担当和责任。”剧中扮演男主角“李侠”的上海歌舞团首席演员王佳俊说:“最初,扮演这样一个英雄角色,让我觉得荣幸;但随着我慢慢走进人物,这种荣幸变成了一种使命。”而此前被视作“最美朱鹮”的朱洁静也坦承,扮演李侠的妻子兰芬,让她褪去“仙气”扎根土壤,“我从扫地、晾衣服、铺床等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去寻找灵感。最动人的舞蹈源自生活,源自内心的力量。”

  看过《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人无不被作品所营造的谍战氛围的压抑感、电影大片般的即视感以及渗透在服装、舞美、道具、灯光中的真实上海味道所折服。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赞誉这部舞剧“在舞剧艺术表演美学上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希望它能成为当代中国舞剧的一个最新坐标”。

  社交网站上,既有初次看舞剧就被“圈粉”的新舞迷不厌其烦地“安利”这部“比电影还好看”的“电波”,也有资深舞迷在二刷、三刷后写下详尽的“观剧指南”。就连在舞台上摸爬滚打10年、被视作“年轻的老演员”的王佳俊,竟也成了“新晋”的舞蹈界“流量担当”,他的讲座上,涌进大批粉丝,认真聆听他舞蹈生涯的分享。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都市小区
   第A09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2版:美美与共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别报道
   第A13版:美美与共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别报道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与其追捧虚幻英雄 不如敬仰身边英雄
不朽
全城调至红色“电波”频率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5全城调至红色“电波”频率 2019-05-17 2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