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韬奋纪念馆明起重新开放~~~
韬奋纪念馆明起重新开放~~~
韬奋纪念馆明起重新开放~~~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韬奋纪念馆明起重新开放
修旧如旧,还原当年诸多细节
方翔

  经过半年多的闭馆修缮,韬奋纪念馆将在明天,也就是“5·18国际博物馆日”重新亮相。

  修旧如旧的故居,增添新功能互动服务的纪念馆,给参观者带来全新的体验。而在修缮过程中,通过将许多当年的细节还原,展现当年邹韬奋先生在这里奋笔疾书、为国家民族存亡鼓与呼的风范。

  韬奋纪念馆位于重庆南路205弄万宜坊54号,这里是邹韬奋一家1930年至1936年居住的地方。邹韬奋先生于1944年7月24日逝世,同年11月,在延安举行的追悼大会上,毛泽东作了亲笔题词。毛泽东指出:“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叶国平表示,这里的新式里弄脱胎于后期石库门里弄,封闭的天井变成了敞开式的小花园,建筑空间形态由封闭转向开放,在室内还力求配置方便生活的卫生设备和煤气炉灶,有的还附设有汽车库,展现了当年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品位。

  据叶国平介绍,万宜坊53、54号两幢坐北朝南的三层新式里弄建筑,就是纪念馆所在地。其中54号是韬奋先生1930年至1936年期间与家人居住过的地方,该房1956年经市人民委员会修复,作为韬奋故居被保存下来,供后人瞻仰,至今仍保持着20世纪30年代的原貌。53号是韬奋纪念馆的陈展厅,于韬奋诞辰63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

  据有关资料记载,万宜坊中的居民中还有不少著名人物:如:13号胡敦复,大同大学创始人、校长;23号胡洪开,胡开文文具店店主;38号,著名文学家钱杏邨;著名作家丁玲也曾在万宜坊60号居住过等等。

  “根据现场查勘考证与纪念馆管理人员口述,室内各类五金件、卫生间墙面的米黄色瓷砖、韬奋故居卧室家具等为历史原状,需重点保护,避免修缮中破坏。”据叶国平介绍,韬奋故居带有法式风格建筑特征,北立面转角处有砖面饰角,采用长短砖交错的形式砌筑,左右墙面长短砖是对应设置,屋面带有孟莎式屋顶形式特征的双折坡屋顶。

  叶国平表示,在修缮时还有一些意外惊喜,比如在一楼厨房木质地板拆除重铺时,发现下层铺设有白色马赛克,经考证这是房屋最初的原貌。为此,此次修缮恢复了马赛克旧装,并配上了同时代的老式煤气灶。在这次清洗外墙和重刷过程当中,铲除原来外立面后,发现故居门旁显露出一个铜制门铃,这应该是给客人用的。

  首席记者 方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都市小区
   第A09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2版:美美与共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别报道
   第A13版:美美与共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别报道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汽车神医”书写行业传奇
修旧如旧,还原当年诸多细节
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补短板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5修旧如旧,还原当年诸多细节 2019-05-17 2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