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绿化市容局公示了上海首批18个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街道(镇、乡)名单,凉城新村街道名列其中。
能够被评定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镇、乡)”,得益于凉城新村街道多年来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2015年10月,街道就开展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工作,目前,辖区内实现了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全覆盖”。去年开始,街道又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建设,已建造中转站1个、A类点位1个、B类点位8个,辖区内227家单位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为了从源头上把好关,街道建立了源头分类监督检查机制,每日对点位巡查,每周对宣传氛围营造、设施配备、志愿者到岗情况汇总,每月对各小区湿垃圾量达标率考核,确保湿垃圾处置有效成分达97%以上,并通过社区运维中心平台,每月随机抽查辖区单位,切实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除了推进辖区内垃圾源头分类工作,街道也一直倡导节俭、节约、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希望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广灵二路290弄小花园里,有两个高约1米的砖红色陶缸,里面放置的微生物菌剂使这两个原本普普通通的陶缸变成了可以降解厨余垃圾的“神器”。“把厨余垃圾放进去,24小时内便可实现95%的降解率。”负责居民区试点厨余垃圾就地消纳工作的蔡幼芬向记者介绍,这种利用微生物菌剂降解垃圾的方法叫作兼氧消纳技术,专门针对固体有机垃圾,像异味大、易滋生细菌的厨余垃圾,通过该技术可降解成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的益生素有机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