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5月1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盲人走进博物馆
触摸“看见”艺术
孙云
  乌黑浓密的“爆炸头”、粗犷野性的骨质项链、额头雕刻的深深花纹……这些描述盲人能理解吗?可以!昨天,在上海博物馆的“浮槎于海: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太平洋艺术珍品展”上,盲人观众用手触摸特制的复制品,感知艺术品的材料、质地和形状。本周是上海助残周,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5月19日又是全国助残日,这些特殊观众生平第一次走进上博,用“摸”代替“看”,收获特殊的助残礼物。

  这次博物馆课程由上海博物馆与黄浦区残联合作举办,共有40名残疾人参与。手语翻译的现场讲解、展品前摆放的盲文介绍,让他们体验了无障碍参展。更难得的是,在上海博物馆的专业人员的带领下,这些特殊的参观者不仅触摸了贝壳、植物纤维、鸟类羽毛等实物,还通过音视频播放,了解太平洋艺术的主要特点和地理环境,最后,还亲手触摸了配饰、头像雕塑等5件艺术品复制品。在讲解人员的鼓励下,盲人观众们勇敢伸出手来细细抚摸艺术品的每一个细节,连木雕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没有放过。一边触摸,他们还一边交流感受,觉得摸到这些艺术品上的浓密长发、高耸额头十分新鲜,充满趣味。

  近一两年中,随着无障碍建设的开展和助残扶残氛围的大力营造,上海一些博物馆开始面向盲人等特殊观众提供触摸式参观,深受残疾人好评。今后,上海博物馆也将定制融合不同感觉模块的公益课程,让残疾人更好地参观体验各类展览,丰富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8版:郊野大地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话题/文体汇
   第A15版:夜上海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20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乐活年华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上海港连创四个“新亮点”
申城小学生为垃圾分类出点子
沪语唱“敦煌” 黔音传《扇韵》
稳增长抓机遇补短板 创造性推进工作
大珠小珠落玉盘
盲人走进博物馆 触摸“看见”艺术
在这里看见文学人生
让参观博物馆成新生活方式
报头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盲人走进博物馆
触摸“看见”艺术
2019-05-18 2 2019年05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