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乡音版《牡丹亭》首次进入上海校园
~~~乡音版《牡丹亭》首次进入上海校园
~~~乡音版《牡丹亭》首次进入上海校园
     
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越时空”合个影
乡音版《牡丹亭》首次进入上海校园
吴翔
■ 伟长楼前杜丽娘 张玉刚 绘
  昨天,上大宝山校区伟长楼终于迎来了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

  就在几天前,一张海报摆在了上大宝山校区的伟长楼前,上面是十二艺节的一出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看上去就和平常在这里演出的所有海报一样,没有什么与众不同。课间休息,也有同学在海报前,望着柳梦梅和杜丽娘面面相觑,“《牡丹亭》倒是知道,这‘盱河高腔’是什么?”豁然开朗,只在点开手机的一瞬间——“盱河高腔,是江西抚州的古老唱腔……”而江西抚州正是《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的家乡。

  海报前,引来关注的不只是同学,还有慕名而来的教授,毕竟,这是一段校园里从未唱响过的旋律,穿过时空之门,悠扬而遥远,如何不让人期待。

  剧组的演员们对这一次在校园的“相遇”同样十分期待。上午8点半,上课铃刚刚响过,《牡丹亭》剧组就已经抵达了伟长楼。不少演员都已经穿上了戏服扮上了,上海的校园,他们是头一次来。趁着走台、排练的间隙,演员们就穿着戏服流连在上大的校园里。

  在伟长楼为演职人员留出的通道外,就是一片草坪,上面矗立着乌兹别克斯坦诗人阿利舍尔·纳沃伊的雕像,演员们从后台走到雕像下甚至用不了一分钟。就像大学生好奇“盱河高腔”一样,他们也对诗人的生平有了兴趣,手机告诉“杜丽娘”和“柳梦梅”:“阿里舍尔·纳沃伊是乌兹别克斯坦著名诗人、学者和思想家,是乌兹别克斯坦文学语言奠基人……”阳光洒在草坪上,“杜丽娘”“柳梦梅”和阿利舍尔·纳沃伊居然也能穿越古今,有了合影的机会。

  再稍走几步,“杜丽娘”和“柳梦梅”还看到了上大图书馆前的一片湖水,微风吹来,波光粼粼,湖面上的天鹅不徐不疾,岸上的孔雀抖落一身繁华……校园如此优美,堪比梦中的“牡丹亭”。他们流连在校园的美景中,远远地,同学们也在望着他们,两两相望,互为风景。

  入夜,伟长楼的舞台上,演员们唱着,“良辰美景奈何天……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踩着两根毛竹竿 闯下舞台一片天
“穿越时空”合个影
想到各地美术馆当志愿者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5“穿越时空”合个影 2019-05-22 2 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