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解放前的“垃圾弄堂”成为新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成功范例~~~
解放前的“垃圾弄堂”成为新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成功范例~~~
解放前的“垃圾弄堂”成为新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成功范例~~~
     
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放前的“垃圾弄堂”成为新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成功范例
上海首个居委会在宝兴里诞生
钱文婷
■ 成立之初的宝兴里居委会 上海市档案馆 供图
■ 如今的宝兴里居委会已经搬入新“家” 本报记者 钱文婷 摄
  “这是第一任户籍警屈大勇、发起人王怡白,第一任居委主任单粲宝、副主任须松青,这是1999年居委成立50年的相关报道,这是郝阿姨,单粲宝的传承人,第二任居委主任就是她……”外滩街道宝兴居委书记徐丽华小心翼翼地抚平纸张间的褶皱,细心保护这些已经泛黄的资料。她说,这些不为人熟识的姓名和往事,不属于什么大人物,但在宝兴里这些就是榜样,让她每每翻阅,都心潮澎湃,回味无穷,是他们见证了申城第一个居委的诞生。也是在解放初期,这些人满怀热情,从零开始,艰苦创业,积极探索建设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早期居民组织参与城市管理树立了范本。 

  菜叶泔水随地见

  宝兴里位于宁海东路和福建南路之间,上世纪30年代,沿街商店密集,是毛蓝布衣裤商的聚集地,商店多达30余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境内人口猛增,吸毒贩毒多、流氓敲诈勒索多、赌台多、盗窃多,被称为“三宝(宝兴里、宝裕里、宝安坊)一中(中华里)”之一,是旧上海藏污纳垢之地。“当时这里有‘垃圾弄堂’‘低头弄堂’之称,随处可见打架斗殴,甚至有人因吸毒冻死在角落里。走进弄堂要先看脚下,不然一准儿会踩到污泥粪水,菜叶子、泔水随处可见。社会治安、居民生活环境极度恶劣。”现年94岁的须松青回忆道。  

  1949年7月初,黄浦区第五办事处对宝兴里开展户籍核对。当时各种市政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居民许多日常生活问题得不到有关职能部门的帮助和解决,如旧房损毁、漏雨、房租纠纷、停电断水等。为了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解决自身实际问题,9月中旬,在时任第五办事处主任王怡白的发起下,一批充满干劲的积极分子,把居民组织起来,筹建居民福利委员会。

  1949年12月,宝兴福利工作委员会成立,这是上海第一个居民组织。“福利会成员有十多人,基本上都是家庭妇女、失业工人、个体户及其家属,我和我老伴也是在福利会工作的时候认识的。”须松青说,福利会下设治安、卫生、文教等工作组,根据每个委员的特点进行分工,比如有个会写书法的委员,就负责扫盲,教妇女和失学儿童识字念书。但总体上分工不分家,像大扫除这类的全民运动,委员们个个热情高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最是难忘鸡粥香

  1951年福利会改为居委会,是年,宝兴里有居民456户,2659人。干部、民警一起帮助居民打扫卫生、疏通阴沟、维修旧房。同时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努力调解各类纠纷,艰苦朴素的奉献精神深得群众拥护。

  最初里弄干部都是志愿者,为居民义务劳动,没有工资报酬,所有办公用品都是自掏腰包,或由热心人士捐助。没有办公场所,居民每户捐助5毛钱,去拍卖行买了一张写字桌。场地不够时,居委主任单粲宝家的客堂就成了工作室、会议室。他们每天工作到深夜,还得自己花钱买点心,或者回家吃泡饭。  

  70年过去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须松青至今依然朗朗上口:“自吃饭,无工钿,倒贴鞋袜钿。” 他记得,自来水未接通时,宝兴里有三口井,居委干部挑着扁担,踩着坑坑洼洼的石子路,去井里打水,挨家挨户大扫除,“连门锁的锁孔里都弄得清清爽爽。”每次劳动完,家境相对殷实的须松青总会叫上大家一起,到弄堂口的鸡粥摊,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粥,一来二去,鸡粥摊老板也被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所感染,成了居委会的忠实拥趸。  

  作为申城第一个居委会,基层群众组织的试验田,宝兴里的故事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昔日的“贫民窟”变干净了、变整洁了、变文明了,成了精神文化家园的沃土,为上海早期居民组织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新中国基层政权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居委会培养了一批坚信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人民政府,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优先,政治觉悟高的基层青年干部,他们被分配到上海乃至全国的各个城市,只要国家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微更新焕发青春

  金陵东路306号,是如今宝兴居委会的办公地点,20平方米的沿街办公室狭窄幽深,老公房的层高让一米八的小伙子不得不低着头走路。1847户居民,9名居委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0岁不到,最小的顾赟是位90后大学生。居委主任陈冬进小区找须松青,碰上刚出门的马阿姨,她一把搂住陈冬,亲亲热热地说:“下次居委组织跳橡皮筋或者转呼啦圈,你就叫我啊,这个我在行。”  

  米黄色的外墙、朱红色的门窗,今年3月刚刚结束的社区微更新,让宝兴里几十年的老房子又一次焕发青春。透明结实的雨棚、干净整洁的水斗、兼具晾晒功能的路灯带、四分类垃圾厢房、电瓶车充电桩……考虑到居民的文娱健身需求,设计方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打造了一个迷你儿童乐园和社区活动室,乐园里的跷跷板收获了众多小粉丝,活动室的影音设备让居民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为做好居家养老工作,宝兴里的特色项目日托所,也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社区成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温暖大家庭。“我们将继续做好社区养老和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书写宝兴里的灿烂今天。”  

  时光荏苒,70年光阴如白驹过隙,那些昔日年轻人垂垂老矣,甚至已作古。但宝兴里的故事愈加醇厚,宝兴里的创业精神将鞭策一代又一代的居委工作者,以国家、老百姓利益为优先,不忘初心,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本报记者 钱文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上海首个居委会在宝兴里诞生
他们把竹竿手榴弹捅进地堡
先付费,后下车!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上海首个居委会在宝兴里诞生 2019-05-22 2 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