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8时整,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启线上售票。截至昨天18时, 首日总共售出371565张票,线上售票246253张,线下售票125312张。
密密麻麻的数据,宣告线上线下错时售票的再战告捷。这些数字背后,有技术团队的日夜攻关和保障工作的提前落实;这些数字里面,也有来自全国,尤其长三角地区影迷的贡献,其中浙江省影迷购票11962张,江苏省影迷购票10497张,安徽省影迷购票1221张,占线上总售票数近一成。
对比去年,今年浙江和江苏影迷的购票数量都有小幅增长。一方面,线上提前两小时售票,让各地影迷不用提前来上海通宵排队就可与本地观众一起抢票,共襄盛举,这是互联网+的赋能,也体现了上影节的好客;另一方面,浙江江苏安徽三省累计23680张影票的售出,也扎扎实实显示了上影节在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全国来拍长三角
这两万多张影票的购买者中,有周末赶来上海看片、休闲的影迷;也有到上影节考察、学习的长三角地区影视制作公司的专业人士。这一次上影节,来自长三角兄弟省市,尤其是苏州、宁波、台州、南京等地的拍摄基地负责人都将来上海,取经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也将展台摆放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市场。更令人振奋的是,本届电影节开幕的第二天(6月16日),“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启动仪式”将举行,未来沪、浙、苏、皖四地将在取景地合作、服务模式输出等方面展开合作。“要让全国来拍长三角”,这是构建长三角影视拍摄协调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有益探索,更是上影节以文化产业助力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的积极实践。
去年上影节期间,电影《春天的马拉松》正式启动,它由上海牵头,浙江取材,两地深度合作,正是长三角影视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去年深秋,作为迎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力作,这部电影全国上映。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到,《春天的马拉松》巧妙切入,选取浙江东部新农村典型范本,取景宁海乡镇,展现山水田园美丽风貌和乡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颠覆了大众对传统农村的固有观念,也看到上海影视团队的匠心制作,更看到了未来长三角加强深度文化合作,增强文化辐射力、集聚力的无限可能。
文博会上搭平台
还有一件大事不得不提,我国第一个以世界级大城市群的文化产业为参展主题和主要内容的文博会——首届长三角文博会去年秋天在上海举行。4天里,五大板块,330家参展单位,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精锐齐出,展示了整体的实力与魅力;4天里,三省一市结成了多个联盟体系,为后续一体化发展搭起平台、构建好机制。闭幕前又有好消息传来,日本东京、大阪等城市群将与长三角文博会搭建的平台有效对接,彼此学习;德国、英国等外国驻沪领馆文化处,纷纷预订了来年的展位。几个月后,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仍将在上海举行,展示面积将扩大,展商数量将增多,更重要的是,长三角文化产业的各股力量一年来合纵连横,竞相绽放,相信11月的国家会展中心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阅兵场”。
站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关键时点上,上影节一直在努力,上海文化也一直在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和成功,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远,还要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作为。
首席记者 孙佳音
新民图表
制图 董春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