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首演
音乐会首先演奏的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叶小纲上个月刚刚创作完成的作品《消失的银杏》,也是其全球首演。一段悠扬抒情的长笛将观众带到了遥远的东方。这部充满中国风韵的乐曲具有鲜明的江南文化特色,全曲采用法国印象派的表现手法,运用丰富的和声手法,体现出对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其深遂意境深深打动了现场每一个人。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埃夫鲁兹·恰克亚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中国原创音乐作品首次在这里首演。今年是伊斯坦布尔与上海结为友好城市三十周年,所以这场演出更具意义,期待今后有更多的中国作品和音乐家前来演出。”
中土携手
随后的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由上海爱乐乐团与土耳其最负盛名的世界级钢琴家法佐·赛依合作演出。今年49岁的赛依虽然从未去过中国,却对中国文化和音乐充满浓厚兴趣和深厚感情,他曾创作过交响作品《丝路》和钢琴与乐队狂想曲《中国》两部极具中国韵味的作品,指挥张亮听后评价其作品为:“鲜明的中国风”。赛依同样对上海爱乐乐团赞不绝口:“这是一支非常棒的乐团,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与你们合作相当愉快。”上海爱乐乐团团长孙红当场向他发出了邀请:“欢迎来上海与我们合作演奏你的这两部与中国有关的作品。”
走道加座
当德沃夏克《第六交响曲》最后一个音符戛然而止时,全场观众热烈鼓掌,全团几次返场,欲罢不能。于是,张亮指挥全团演奏一曲知名中国乐曲《良霄》感谢全场观众的热情。一首一尾两首中国乐曲互相呼应,为整场演出涂抹上一层浓郁的中国色彩,让中国声音久久回荡在亚欧大陆连接处上空。一位当地海峡大学三年级女学生正在学中文,她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叫土歌。说起这场音乐会,她用流利的中文评价道:“欧洲大师作品固然动听,但中国音乐同样动人,其细腻深沉的情感令人回味。”伊斯坦布尔文化与艺术基金会总经理郭尔贡·塔娜尔更是显得十分开心,她对上海爱乐乐团团长孙红说:“这场音乐会的门票早在一个月前即已售罄,今晚连两边的走道加座都坐满了观众,现场观众的热情反应是演出成功的最好证明,欢迎你们下次再来。”特派记者 谢炯
(本报伊斯坦布尔今日电)
记者手记
使 者
作为一个中国人,行走在伊斯坦布尔街头,时常会有路边小贩、饭店老板、出租车司机甚至小学生会微笑着用中文向你点头打招呼:你好!令人在略感意外的同时备感亲切,一下子就会产生与这个曾经感觉陌生遥远的国度的亲近感。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土耳其以及伊斯坦布尔以其连接亚欧大陆的地理位置,依然在今天“一带一路”构建的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海爱乐乐团的演出固然肩负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但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同样是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使者。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的评委会主席锡兰就是来自土耳其,这是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又一佐证。交往、交流、交融,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民间使者,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更多这样的使者。 谢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