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红色基因,淮海中路街道向世界呈现了怎样的精、气、神?答案是——幸福淮海,活力街区!
传承
红色基因
淮海中路街道位于党的诞生地,根植红色土壤,传承红色基因,笃行红色信仰,责无旁贷。今年,新时代基层党建,淮海中路街道推出两个新品牌——红色文化节和兴业讲堂!
“七一”前夕,太平湖畔唱响《歌唱祖国》,首届“红色文化节”隆重亮相,将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红色文化节”是区域化活动大平台,街道主导、片区推动、各方参与、社会协同,让学习、工作、生活、游访淮海的人们都能有体验感、获得感。此后,“红色文化节”将一年年办下去,让红色精神年年有更新、代代有传承。
5月,新天地一号,首次“兴业讲堂”开讲了啦!“兴业讲堂”以聚焦青年白领为切入,以体现互动教学为特色,打造全新的精品党课分享平台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品牌。“兴业讲堂”计划每季度举行一次,主讲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学等领域,专业有趣,互动热烈。
新时代,基层党建如何吸引年轻人、启发年轻人、引领年轻人,一直是淮海中路街道党建的探索方向。街道辖区有30幢商务楼宇,其中18幢为年税收亿元楼,企业总数3600余户,其中世界知名企业超过40家,工作人口超过10万人。独幢商务楼宇是“立体化社区”,大量年轻活跃、富于创造的从业人群是街道的“八小时居民”。街道党工委率先提出“楼宇社区党建”,制定实施“推进新时代楼宇社区党建行动方案20条”——让商务楼宇每名党员在楼宇里“抬头能看到党”,每名员工群众、每家企业组织随时能“听到党的声音”;街道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织密“立体党建服务阵地”,实现“党的服务永远在线”。
淮海中路和新天地商圈寸土寸金,党建实体阵地单靠政府租赁、购买服务很难持续,也会造成行政资源浪费,最有效、最经济的还是需要各楼宇和企业能够共享阵地资源。在东部片区和新天地商圈的联合党委成立后,两个片区的商务楼宇分别主动拿出累计近4000平米最好的空间,作为楼宇党建(群团)服务站或公共生活空间。
同时,街道将各类服务资源整合到服务站(点),推出“白领午间课堂”、“白领午间门诊”、“白领食堂”服务楼宇白领;试点“党建(群团)全岗通信息微平台”,实时更新汇总每幢楼宇、每家企业、员工群众以及片区各类需求和意见建议,打破传统党建“限时、限地、限人”的局限。未来,辖区商务楼宇“解忧服务站”全覆盖,坚持党员和白领们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忧虑什么就解决什么,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让党的旗帜在每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营商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淮海中路街道将全力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基层党建的组织力凝聚力,助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彰显
海派文化
清水砖墙上,滚铁环的小孩子跑着笑着,小竹椅上猫咪伸着懒腰,挽着发髻的旗袍妈妈一手抱娃娃一手拎菜篮……石库门寻常人家的日子,活色生香——今年春天,丰裕里微更新后,海派文化气息浓厚的弄堂壁画吸引了大量游客。
丰裕里建造于1928年,典型的清水红墙石库门建筑特色,著名诗人艾青、著名画家陶冷月旧居座落于此。与巴黎公寓、永丰村、重庆公寓、花园公寓等历史保护建筑相连,共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5号地块,西邻思南公馆,东邻新天地,名人故居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但二级旧里基础设施先天不足。2018年,淮海中路街道以丰裕里为核心区域,以复兴中路、自忠路为重要街区,生态修复,风貌重现,城市修补,功能重塑,持续推进微更新,打造“建筑可以阅读、弄堂适合漫步、社区始终有温度”的精典景观。
其实,淮海中路街道“二元结构”很突出,既有高端国际社区,住户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享有“小联合国”之称;也有衡复历史风貌社区,还有二级以下旧里社区。
幸福淮海,要因地制宜惠民利民解决急难。街道实施“三微”——微家园、微心愿、微实事的项目管理办法,按照社区服务类、文化风尚类、关爱帮扶类、疏导维权类等类型配套项目资金,引导管理居民申报实施自治项目。同时,做实社区委员会议事、零距离家园建设、社区组织服务中心、居委三会“四个平台”,为居民解决厨卫设施缺、洗晒衣被难、助动车充电设备少等烦心事。2018年街道投入300余万元,集中为10个居民区改建修缮公共厨卫285间,更换雨棚、水斗等500余套,丰裕里率先在街道老旧小区消除“手拎马桶”,建成肇周路98号助动车集中充电棚,极大方便居民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街道整合运用数据信息,先后安装小区视频监控273套,引接信息至网格中心,实现辖区监控全时全域覆盖,极大提升居民安全感。
幸福淮海,更要以人为本还原风貌,彰显海派文化。尊重历史、还原风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自2017年开始,持续推进西成、丰裕里等石库门里弄“微更新”,修复建筑、还原风貌,翻修路面、管线落地,改建厨卫、嵌入服务,使老旧小区重焕新活力。新天地西侧的西成里自“微更新”后,成为中外游客的必到打卡地,小区实现“五个转变”——石库门建筑由“面目全非”变“历史风貌”,环境由“脏乱”变“美观”,居民由“外搬”变“回搬”、自治由“要我管”变“我要管”,生活由“各自为阵”变“多元服务”,居民生活幸福感明显增强。
打造
活力街区
新天地,时尚引领之地,上海地标之一。如果要用一句话为新天地画像,那就是:焕然一新老城厢,锦绣前程新天地。
上世纪90年代末,新天地以石库门建筑为基础,在旧区改造中首次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开发区域商业经营功能,发展餐饮、购物、演艺等休闲娱乐产业,以及高端服务业。目前,广义的新天地区域范围涉及淮海路、淡水路、复兴中路、济南路沿线。因为旧区改造,在一片二级旧里之上诞生的上海新天地,名动天下。紧邻北里南里,是新天地企业天地,这里是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国际著名品牌云集。
2000年左右,以新天地北里南里为核心的太平桥区域,还只是淮海路商业街的一片休闲区。时至今日,新天地的高端现代服务业拿出了真金白银证明此间繁荣。一组税收数据是:2011年,企业天地1号楼税收21.82亿元,2012年23.84亿元,2013年24.4亿元。此后,伴随3号楼、5号楼启用,税收持续突破20亿元。发展,从未止步,新天地还在不断“长大”。2020年,黄浦区要成为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标杆。高端服务业在中心城区可以呈现的新景象,走进新天地企业天地,便可见一斑。
目前,新天地南里北里平日每天游客达3万-5万人,双休日可达6万-8万人,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期间可达10万-15万人,大客流让新天地具备“夜间经济”的先天优势。新天地管委会修订新天地地区管理办法,淮海中路街道辖区内精细化的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让新天地成为最安全、最有序的城市地标,发展“夜间经济”更有活力。
回望20年间的变化,生活在淮海中路街道的人们很认同——幸福淮海——传承红色基因,石库门里光耀门楣;打造活力街区,新天地间彰显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