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执法队员来到大臻莉市场,执法人员在检查时发现,菜场存在干湿垃圾混投情况,判定菜场未按要求将生活垃圾投放至相应容器内。执法人员开出整改通知书,要求菜场方立即整改,菜场管理员当即接受并整改。
城管执法局勤务指挥科傅科长介绍,新规施行首日,依据“整改前置”原则,要求被检查方先行整改,如果拒不整改,再进行罚款处罚。
随后,执法人员来到明泉璞院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设有垃圾箱房,放置四色分类垃圾桶。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明泉璞院先在住宅楼附近的垃圾桶安排专人指导、监督居民分类投放,再在垃圾箱房进行二次分类。据物业方介绍,经过前期宣传指导,目前,居民首次投放纯净度已能达到80%。
最后,闵行区联合执法组来到嘉庭宾馆。现场虽然设有四色分类垃圾桶,但旧有的绿色垃圾桶依然保留。对此,执法人员表示,绿色垃圾桶已不属于上海标准,单位应作为可回收垃圾及时清理。
除了垃圾分类,不主动提供“六小件”也是本次抽检类目之一。记者看到,酒店内已不再主动提供规定的六类一次性日用品,前台工作人员还会主动提醒入住旅客如有需要可到前台申领。
据了解,此次行动共出动城管执法人员170人次,绿化市容局2人次,市场监管局2人次,文化旅游局2人次,执法车辆38车次,检查单位89家,教育劝阻61次,开具整改单41份。
垃圾分类条例执行首日,人员流量较大的写字楼和商场情况究竟如何?
上午,记者跟随陆家嘴城管执法中队女子小分队队长潘冬梅以及两名执法队员一起来到陆家嘴,对国金中心和上海中心的商场、垃圾房进行检查,若发现垃圾分类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城管队员将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进行处罚。
记者在国金中心看到,城管队员对电梯口垃圾箱设置和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垃圾箱设置合理,箱内垃圾分类状况良好。
而在垃圾箱房,记者看到商场已经详细张贴了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箱房内十一个垃圾桶整齐摆放,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桶一应俱全。除此以外,保洁员还采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对各类垃圾进行区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垃圾箱房里,物业管理方特别将楼宇类的餐饮单位的垃圾桶进行详细标明,如果没按规定分类,商场将对餐饮单位采取拒收垃圾的处置。
此外,据国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商场人员流动量较大,除了安排日常的巡逻,物业方面还专门聘请了保洁人员在垃圾箱房进行再度分拣,确保垃圾分类严格执行。
上海中心写字楼的垃圾桶则更为详细的标注了各种垃圾所属的类别,以此来方便楼内的白领们更方便和明确地倾倒垃圾。
记者在上海中心的办公楼看到,楼层内特意设置了专门的垃圾回收间,门口也张贴了“不分类不收运”的告示,回收间里四个垃圾桶也被有序放置,垃圾分类情况良好。
而白领们的办公室里也张贴出垃圾分类倡议书,上海市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指引等相关文字材料,处处提醒着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据潘冬梅介绍,六月起城管中队在陆家嘴中心进行宣传和检查,包括餐饮、商场、办公楼、垃圾房检查,针对这些区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潘冬梅说,陆家嘴区域的办公室白领、金领居多,实施垃圾分类相对容易,不少公司已经撤掉办公室小垃圾桶,设置公共区域干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湿垃圾及有害垃圾由保洁人员负责清理。
本报记者 杨 硕
见习记者 陆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