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连突破都在遵循协议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伊朗毫不犹豫地遵循“以超强硬对强硬”的思路,甚至不惜破坏做出重大妥协才换来的伊核协议。
但实际上,伊朗迄今为止所有看似突破协议内容的作为,都是在协议本身规定范围内。因为根据协议,如果美国及其他各方未能兑现承诺的援助与救济,有条款允许伊朗减少履行协议中的要求与限制。换句话说,哪怕是伊朗对伊核协议的破坏,都在遵循着协议划定的轨迹。
首先,长期制裁使伊朗经济发展困难,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普通民众对解除制裁发展经济的呼声很高。因此才有伊朗改革派在数年前上台,也才有不惜重大妥协达成伊核协议的历史性决定。
其次,伊朗要在正面战场与美军对抗,胜算微弱。伊朗很清楚,它可以依靠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等地的盟友给美国制造麻烦,却很难在直接对抗中占得上风。
因此,即便是以对美强硬著称的革命卫队,其司令萨拉米在伊朗突破浓缩铀生产丰度限制后的讲话中仍不忘强调,伊朗并不想要核武器,也反对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可以说,对外界反向施压,迫使欧洲等国将美国拉回伊核协议轨道,仍是伊朗的算盘。伊朗当然在观望2020年美国大选,希望一位更温和务实的美国总统上台,推翻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但是,即便特朗普连任,伊朗也有希望与他周旋,这来自伊朗对美国政策目标的把握。
美国:退出协议却难说再见
的确,美国国内强硬派、石油集团与在特朗普竞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犹太人集团对伊核协议有着强烈的厌恶,但他们厌恶的并非协议中对伊朗核能力的限制,而是认为协议对伊朗的限制还不够。
在他们看来,协议虽然暂时限制了伊朗的核开发活动,但在没有限制伊朗发展弹道导弹和反以政策的情况下,给了伊朗发展经济的国际空间,这样不用过多久,一个坚定反以的伊朗就有更多的能力挑战美国。
这一战略判断是特朗普去年退出伊核协议得到众多支持的重要原因,但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如果伊朗同意对弹道导弹发展做出限制,或者弱化乃至扭转“要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的对外政策,那么美国并非没有回归伊核协议框架与轨道的可能。
再者,特朗普心中的头等大事是谋求连任,因此尽管他不断对伊朗“放狠话”,但是真到伊朗把美国无人机击落,使美国拥有打击借口的时候,他反而“怂了”。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贸然与伊朗开战很可能不利于选情。如果打赢还有话说,如果代价过重,或者拖成持久战,那么他绝无连任可能。
根据美国海军部署,一个多月来在波斯湾附近游弋的航母始终只有“林肯”号一艘,哪里有马上就要开战的迹象?
美伊:已秘密在伊拉克会晤
以色列最大的英文报纸《耶路撒冷邮报》曝出一条惊人秘闻——美国和伊朗高官在伊拉克举行秘密会晤,伊朗代表团由伊朗前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的孙子哈桑领队,并包括两名来自革命卫队的军官。
几乎同时,特朗普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就伊核问题进行电话交谈,讨论如何确保伊朗不会获得核武器。爱丽舍宫随后表示,马克龙的高级外交顾问9日已抵达伊朗斡旋。
事实上,尽管不断有流言称美军准备开战,但也不断有证据表明流言只是流言。伊拉克军方6日就否认有大批美军进驻的传言,美国媒体也辟谣了“伊朗军事力量在伊拉克袭杀美军士兵”的传闻。
各方在关注美伊军事动作和外交嘴仗的时候,也不应忽视别的细节。例如,尽管伊朗突破浓缩铀丰度的举措看似强硬,但在说明下一步举措时却含糊其辞,拒绝说明是否会完全推翻伊核协议。
显然,美伊谈判的大门依然大开,而且各方都不想“关门”。 本报记者 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