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汪老师的分类“两件套”
金旻矣
本报近日发出“征集令”,如果你也有关于垃圾分类的金点子、小妙招,请关注“金海岸”微信公众号,留言或私信告诉我们。活动结束后,本报将组织30组参与家庭,前往老港参观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
  一把自制火钳、一柄轻巧钩子,“两件套”法宝让虹叶茗园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在分拣垃圾时更轻松。昨天,记者在虹叶茗园看到,几位志愿者正在用这套工具分拣垃圾,还啧啧称赞:“汪老师真结棍,样样都会做!”

  志愿者口中的汪老师,就是68岁的小区居民汪志源。“刚开始买的火钳用起来不顺手。”汪老师说,那火钳“身子”太长“头”太尖,夹垃圾时用不上力,也容易错位。“我就想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呢?”他去北京路淘来边角料,开始自制分类“法宝”。先将铝合金敲弯,在底部形成两个捏手的圆圈,又用边角料做了两个小圆盘,固定在顶端。“经过反复试验,我发现手把长40厘米左右最合适,既能用上力,又够得到240L标准垃圾桶的底部。”汪志源说。他还用不锈钢条做了个简易夹子,可以将垃圾很方便地夹出来。

  记者注意到,这两件“法宝”虽然已经用了1个多月,但还是很干净。“7月1日以后,垃圾分类做得越来越好,基本不需要我们志愿者再次分拣,所以,这套工具变‘清闲’了。”汪志源说,“希望以后它的出场机会越来越少,但愿哪一天完全用不上。”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都市小区
   第A09版:社会新闻·专版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公共法律服务将实现“一网通办”
今天,“雪龙”家族喜迎新成员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跑好支援帮扶“接力赛”
汪老师的分类“两件套”
“小微”日子好 城市活力足
垃圾越来越“干” 发电越来越多
惩戒权“戒尺” 老师敢用吗?
涉嫌猥亵儿童罪 王周两人被批捕
《玫瑰人生》昨晚倾情上演
报头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汪老师的分类“两件套” 2019-07-11 2 2019年07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