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产业省4日对3种出口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原材料强化审查,将把韩方从“白色国家”清单中删除。日方称,采取上述举措,缘于“日韩间的信赖关系已经严重受损”。韩方则认定,日方不满韩国法院判决日本企业赔偿二战期间遭日企强征的韩国劳工,从而实施报复。韩国媒体报道,自韩日邦交1965年正常化以来,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对韩国施加“经济制裁”。
日韩争端背后到底有哪些前因后果?我们请专家为您详细解读。 ——编者
1
“铜臭味”侵蚀同盟关系
朝核问题造成龃龉加深
问:日韩贸易争端的背后原因有哪些?
答:日本与韩国之间,因为历史问题与领土争端这两个“病灶”,一有诱发因素,就会间歇性发作。战后日韩关系虽然一直疙疙瘩瘩,但在一个框架及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尚不至于走到破局的地步。这个框架就是美日、美韩同盟关系。美国为了维护东亚地缘政治的战略利益,自然要充分利用这一同盟框架,平衡、维护日韩关系是题中应有之义。所以一旦日韩两国间发生重大矛盾与冲突之时,美国总要充当和事佬,而日韩两国也不能不买“老大”的面子,矛盾冲突也就暂时搁置或大致消弭在美国允许的限度之内。另外,支撑日韩关系还有两大要素。一是朝鲜问题,多数情况下需要两国共同应对,二是经贸关系的互惠与合作。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可以称之为“特朗普效应”。对美日、美韩同盟框架,特朗普并非像美国传统的“建制派”那样呵护备至,而是加重了“铜臭味”,并产生了“销蚀”作用。譬如他在大阪G20(二十国集团)峰会前后,对日美同盟的存在状态大表不满。虽然此前美方也曾多次提及,日美安保条约具有“单务性”,即美国单方面承担了日本的防务,希望日本更多承担义务,包括多出经费等。但特朗普公然指责当美国遭到攻击时,日本人大概只是通过索尼电视旁观。这样的言论,着实让世人大吃一惊。特朗普向日本发出废止日美安保条约的威胁,使人们不得不对日美同盟包括日韩关系的未来产生疑惑。
在朝核问题上,特朗普上台后先是对朝鲜极力攻击与谩骂,后来又180度大转向,不仅在新加坡和越南实现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直接会晤,并且在参加大阪G20峰会后直接赴板门店与金正恩见面。这样的“闪访”给世界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做法也让日韩两国应对不暇,特别是日本显得处处被动。安倍首相本来就觉得在朝核问题上,日本一直被边缘化,特朗普大起大落的对朝举措更是让日本政府手忙脚乱,疲于应对。在这一过程中,也激化了日本对文在寅政府的不满。被边缘化的日本觉得文在寅政府与朝鲜改善关系的步子过快,而韩日之间协调不足。
所以,这次日本政府在半导体关键材料上对韩国采取限制以及将韩国排除出“白色清单”的理由,就是出于所谓“安全保障”方面的考虑,日本公开指责韩国政府没有执行联合国对朝制裁决议。虽然舆论认为,日本以安保为理由是为了避免韩国在世贸组织提出诉讼,但日本在朝核问题上对韩国的不满,也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此前,美国在朝核问题上扮演的是协调日韩步调的角色,但特朗普令人难以捉摸的对朝举措,无疑也是日韩在朝核问题上龃龉加深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日本政府这次对韩国的贸易制裁举措,被舆论目为沿袭了特朗普风格,即以安全为理由,在经贸上打压对手。日韩两国间的这一轮贸易战,往深处看,“特朗普效应”难辞其咎。
2
日本参院选举激战正酣
安倍要加把火博取选票
问:安倍政府为何选在此时宣布对韩国的“制裁令”?
答:大阪G20峰会刚刚落幕,倡导自由、公平、非歧视性、透明、可预见、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环境的《大阪宣言》言犹在耳,作为峰会主办国的日本,却为何出人意料地急于向韩国挥起“贸易制裁”的大棒,这不很容易授人以出尔反尔的把柄吗?
分析人士指出,7月4日实施对韩制裁,与当天日本第25届参议院选举正式拉开帷幕并非“巧合”。安倍首相自2012年12月梅开二度,重新执政至今已经6年半。日本政界传言安倍有再一次延长总裁任期,继续执政的打算。因此,这一届参议院选举对安倍的政治生命,具有特别的意义。
“修宪”一直是安倍的愿望。在第一次执政的2006年,由于对修宪操之过急,在当年的参议院选举中惨败而不得不黯然下台。此后安倍吸取教训,东山再起后的5次国政选举中,不再以修宪为标榜,并调整了策略,在不改变作为宪法和平条款的第九条的前提下,以“加宪”形式将“自卫队入宪”明文化。即便如此,根据日本法律,这一修改也需要参众两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员赞成。
这次参议院选举,赞成修改宪法的议员能否达到三分之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为此安倍一改过去的方针,将是否赞成“加宪”作为自民党选战口号。目前,除自民党、维新党之外,执政联盟公明党,以及立宪民主党、国民民主党等主要政党都对此持谨慎态度,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才予以考虑”,日本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等则表示坚决反对。赞成修改宪法的议员能否达到三分之二,目前尚难以预测,因此安倍政府认为加一把火实属必要。自文在寅政府上台以来,日韩关系摩擦频发、民怨加深,正好可以用来博取选票。
此外,“自卫队入宪”明文化,也需要“敌人”或“潜在敌人”背书,虽然日本也一再声称要使日朝关系正常化,美朝关系也在改变,但长期以来日本朝野对朝鲜很深的敌意,一时难以改变,况且还有所谓“绑架问题”没有解决。所以这次日本对韩国限制出口半导体材料的公开理由是“安全保障”,即可以转为军事用途的半导体材料有可能通过韩国流入朝鲜。所以在这一关键节点上,适时挥舞起对韩制裁的大棒,被媒体视为选战的需要,可谓一石二鸟。
另外,安倍首相的“俯瞰地球仪外交”,在主要方向上其实收效甚微。对美外交虽然殚精竭虑,长袖善舞,但特朗普依然态度强硬,扬言要废除日美安保条约,本次参议院选举后,日美贸易谈判将面临艰难的局面;与俄罗斯方面虽然用心周旋多年,但领土等核心问题并未有实质进展;与中国关系虽有改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日本学者称目前只不过刚刚“由负到零”。参议院选举虽然以内政为主,但外交成绩既能加分也能减分。安倍首相此时拿韩国说事,不能排除在外交方面讨好保守派的一种选战策略意味。同时,与韩国闹掰,美国势必不能袖手旁观。如果美国要来做和事佬的话,在日美贸易问题上,或许日本手中就多了一些讨价还价的筹码。
3
贸易战没有真正“赢家”
日本制裁措施保留余地
问:此次日韩争端将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对地区局势带来哪些影响?
答:有媒体称这次日本出手为“精准打击”,在绝对优势领域对韩国关键产业予以重创,而且效果立竿见影。韩国综合股指、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股票应声大幅下挫,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韩国经济雪上加霜。而且这只是第一波打击,视情况还可能会有第二波甚至第三波。但这样就能使韩国“就范”、今后变得“老实点儿”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毙敌一千、自伤八百”,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胜者和赢家,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事实也是如此。这次日本的对韩制裁,起码带来两个方面的重大负面影响。一是在经贸方面,虽然韩国经济会遭受重创,但在全球化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今天,此举也会给日本相关企业带来重大损失,这对经济下行的日本造成严重自伤。同时,此举还会影响到全球产业链,对脆弱的世界经济并非福音。
更重要的负面影响则是在“形而上”的价值、理念、感情方面。历史问题、政治问题通过贸易战来解决,在道义上怎么也站不住脚。此举必然会加深日韩两国国民感情的恶化程度,使两国关系的基础更加脆弱,修复更加困难。
从地区与全球视角来看,自特朗普上台,打出“美国第一”大旗,接二连三地“退群”多边组织。与此同时,日本则竭力经营CPTTP(全面进展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举办大阪G20峰会,努力维护自由贸易体制。在大阪G20峰会期间,相关国家领导人达成加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步伐、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尽早实现等共识。会后日本的对韩制裁举措,大大出乎人们预料,可以说为大阪峰会期间产生的一种久违的乐观氛围劈头浇了一盆冷水,使自由贸易和多边合作蒙上了浓厚的阴影。
同时,我们也看到,日本的制裁措施是保留余地的。譬如,对三种关键半导体材料的审批,在单数和时间方面只是加了限定,在审批结果方面虽有不可预测性,但也并未做绝。“白色清单”,则具有张弓以待的意味。这都提供了两种可能性:当止可止、无限扩大。但对日韩两国来说,选项其实只有一个: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如果诉诸贸易战,则不仅会两败俱伤,还会累及无辜,给地区的稳定与福祉带来伤害,这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