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用堆肥桶 走进办公室
金旻矣
■ 堆肥垃圾桶 记者 金旻矣 摄
  本报讯 (记者 金旻矣)“我们办公室最近放了一只小小的家用堆肥桶,吃剩的果皮蔬菜都可以用来发酵堆肥。这下,大家吃水果的热情更高了。”本报征集“垃圾分类36计”以来,收到多位读者报料,本周就有位刘先生告诉我们,办公室的湿垃圾有了好去处。

  记者来到四平路上的上海濯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为社区进行垃圾分类方案制定和指导的机构,员工都是年轻人,堆肥桶就是他们自己对办公楼里垃圾分类的尝试。茶水间有只漂亮的红色堆肥桶,走近也没闻到臭味,桶底薄薄铺了一层吃剩的瓜子壳和枯萎的多肉叶片。刘先生说,堆肥桶里的残渣已经被清倒过几次,前几天又开始了新一轮堆肥“试验”。

  堆肥桶怎么工作?记者看到,桶身上印着图示,可以扔进去的有蔬菜果皮等素食垃圾、枯枝落叶等园艺垃圾以及鱼虾蛋壳等肉类垃圾。但刘先生说,鱼肉不建议放入,一方面味道较重,一方面也容易生虫。当垃圾铺到约10厘米的厚度时,就要撒上一层EM菌,用来除菌杀虫,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到桶装满为止。“一周左右,就可以打开阀门,放出肥液。如果肥液是清澈的,说明成功了,如果浑浊就说明菌粉放得太少了,再加点就行。”刘先生说。

  现在,公司同事都会将吃剩的零食、饭菜、植物等湿垃圾丢进这个堆肥桶,收集来的肥液稀释后可以为办公室里的花草施有机肥。剩下的固体埋在土中腐熟两周左右后,也能用来施肥。“这只桶容量是10L,价格两百多元,网上就能买到,正好适合办公室用。现在我们每天都会关心下堆肥是不是成功了,不仅湿垃圾减了量,同事间还多了一个话题,挺好玩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祝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专版
   第A10版:科创上海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康健园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事瞭望
   第A23版:军事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12-13
群租乱象多 屡治屡回潮?
自来水日夜外流 滴漏渗水何时休
家用堆肥桶 走进办公室
“墙掉掉”小区搭安全通道 “坑子路”人行道恢复平整
新民晚报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A08家用堆肥桶 走进办公室 2019-07-29 2 2019年07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