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体汇/跨界
     
本版列表新闻
~~~艺坛名家书画展览看到名角另一面
~~~艺坛名家书画展览看到名角另一面
~~~艺坛名家书画展览看到名角另一面
     
2019年08月1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戏中称绝色
笔墨也风流
艺坛名家书画展览看到名角另一面
徐翌晟
■ 陈从周 竹石图
■ 俞振飞 书法
■ 王文娟 无色也艳
  俞振飞、王文娟、尚长荣、蔡正仁、岳美缇、计镇华、王汝刚这些名字,在舞台上闪闪发光,观众们认识他们是唐明皇、林黛玉、曹操、王小毛……昨天,在南京东路朵云轩艺术馆举办的“笔歌墨舞 艺聚海上——艺坛名家书画展”上,这些表演艺术家们在观众面前呈现出的是自己专业之外的另一面——书画艺术,他们以笔为歌,以墨为舞,丹青里充满着艺术家们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愿景。

  现场展出的书法绘画,各尽其美,无论是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那儒雅清新,书卷气十足的书法艺术,还是越剧大师王文娟娟秀的笔触,画出了花鸟的灵动,还是京剧艺术大家尚长荣一笔一画间的阳刚之气,写出了书法的遒劲……从老艺术家们的书画习作,字里行间,一笔一墨里,体会到他们不懈的追求。

  画家戴敦邦认为,戏曲与书画是相通的,演员们是舞台上的表演艺术,艺术家们在纸上表演。“唐明皇”蔡正仁著名唱段“太白醉写”,虽是舞台上虚拟的动作,但若没有一点儿书法功底,又如何在一笔一势之间演出诗仙的挥洒?

  而策展人王悦阳告诉记者,越剧之外,传统书画艺术是王文娟的一大爱好。她每周雷打不动地去老师处学国画,她笔下的牡丹、荷花、梅花等,也如同“王派”艺术一样,清丽悠远、淡泊雅致。笔墨之余,王文娟也很爱阅读,从中外名著到小说传记,阅读后不时还会摘录好文章中的金句。

  展览中,几件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的书画作品令人流连。陈从周精文史,诗词曲赋皆其所长,是一个具备完整属性的传统文人。诸艺之中,尤以擅昆曲著名,俞振飞与他之间是亦师亦友关系。陈从周的书画造诣颇深,继承了文人书画传统,书卷气浓郁,功力深厚。他的书法少有草书,一般为楷书、行书或行草。陈从周的绘画最喜兰草,次为竹,又喜画柳、画松。他早年就学于杭州盐务中学,该校的教画先生为胡也衲。胡也衲毕业于刘海粟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盐务中学任教期间,培养了三个得意门生叶浅予、申石伽、陈从周。陈从周大学毕业后从事美术教学,曾被聘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副教授。他的师友都长于书画,朋友圈几乎囊括了1949年前后文人书画的最高水平。

  这一次有趣的笔尖的表演与舞台表演的碰撞,也得到了许多书画艺术界大师们的响应。他们或与名家、名角有师生之谊,或与戏曲、曲艺界人士相熟为多年好友,这种跨界的融合、碰撞与交流,体现了艺聚海上、文人相亲相爱的精神。谢稚柳、陈佩秋夫妇是画界的翘楚,而陈佩秋亦是京剧戏迷;程十发、戴敦邦、韩硕都擅长戏曲人物画,程十发还曾在一篇短文中称“平生有两‘好’,一为读画,一为看戏”;而书法家丁申阳展出的作品则是戏文曲词。可贵的是,唐云公子唐逸览,程十发公子程多多,王汝刚公子王悦阳,王文娟的弟子李旭丹等,也正秉承着老一辈艺术家们的艺术魅力,将笔墨情趣融汇于各自的艺术创作之中,丹青雅趣,薪火相传。

  艺术原本就是相通的,琴棋书画为文人艺术的基本,画家画画要看戏,戏中人何尝不爱书画呢?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跨界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18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英国
   第A24版:加拿大/新民海外
戏中称绝色 笔墨也风流
一块胶皮化了的红双喜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汇/跨界A09戏中称绝色
笔墨也风流
2019-08-11 2 2019年08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