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真性情
中国晚协执行会长、重庆晚报总编辑陈兵,面对世界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重走首届进博会赴会领导人走过的会场,几多感慨:“上海的变化非常快,有时候它像一位老绅士,举止优雅又很有生活品质;但同时它又是一名真君子,有真性情。”对于上海人的真性情,陈兵向记者分享了一段经历——前天刚来上海时,出租车司机和他聊起了垃圾分类,“司机师傅打从心底里赞成这类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个城市的文明,表现在人们率真的一言一行当中。”
丰富的多元文化
沂蒙晚报总编辑陈培友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上海,以往他总会一头扎进上海博物馆、美术馆,或一个人在老街区逛逛,体会上海多元的文化氛围。在闵行博物馆的沙船前,他再一次被上海文脉深深吸引,“码头、集市、炊烟袅袅、人声鼎沸,市井烟火气也是城市气质之一,从气势恢宏的国家会展中心,到极具上海地方特色的闵行博物馆,我眼中的上海形象变得越来越立体。”闵行博物馆新馆刚刚建成,并未对外开放,晚协嘉宾先来尝鲜,馆内陈列马桥文化展、中国民族乐器文物展、上海县七百年展等极具地方特色展览,全方位多维度展现了上海的不同面貌。
中国晚协常务理事、青岛晚报总经理胡乐兵,将陈列在宝龙美术馆内的齐白石写意山水画代表作《白石诗草》12帧作品,都收录在了手机相册中。他表示,同样是“海派”文化,青岛偏重欧陆风情,对本土艺术关注不够,“宝龙美术馆书藏楼是一个藏品丰富的高规格展览,只有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才能看见。青岛要打造时尚之都,可以学习借鉴上海经济文化生活方式,搞好文化氛围的同时,提升青岛城市形象。”
科创中心的魅力
中国晚协副会长、武汉晚报编委、新媒体中心副主任秦性杰在参观紫竹国际教育园区时,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精尖的国内外合作科研项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这几年,上海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产能、技术、人才、国际形象等各个方面都在增值,这对我们媒体行业有很大的启迪。全国晚报虽然面临着困境,但只要我们的宣传阵地不丢失,初心不变,一定能走出正确的媒体融合之路。”
本报记者 钱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