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一年一度的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由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与新民晚报社联合主办的新民科学咖啡馆,以“节水减排、点滴开始”为主题,与现场近百名观众共话地球家园的水资源危机和身边的水故事。
在本期新民科学咖啡馆,曾获5枚奥运金牌的著名跳水运动员吴敏霞,受聘成为上海市节水大使。“作为一名上海出生的跳水运动员,天天与水打交道,我深知清澈、洁净的水资源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吴敏霞希望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带动更多市民朋友加入节水减排队伍中来。
“上海滨江临海,有河道2.66万条。上海水资源变化主要受流域资源配置和环境,以及河口咸潮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张勇告诉大家。上海的骨干河道具有平原感潮河网的环境特性,平原说明水动力差;感潮则表示水流往复,污水不易排出;而河流间相互影响也更明显。“这就意味着,上海水环境容量比较差。”
对于市民们最关心的饮用水供应,张勇介绍,上海饮用水水源呈现“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原水供应格局。“申城水源位于长江和太湖流域下游,原水水质主要依赖于上游来水,如遇到上游水质污染和咸潮入侵等,还是会有一定影响。”他也呼吁在水域环境整治上加强长三角协调治理。
市民、企业和公共场所,如何点滴节水,如何真正拥有合理使用水资源的智慧。张勇也在现场用一个个案例为大家支招。“在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上海夏普电器等企业使用‘邻居’可口可乐上海申美饮料公司经过处理的中水来补充空调冷却水、灌溉绿化景观、冲洗厕所等。”
事实上,居民小区也能通过前期设计来实现雨水资源化。上海万科朗润园采用透水性强的路面、屋顶集雨槽和雨漏管等集中收集处理雨水,用于小区景观水的取用补充和绿化浇灌。
而在家中,除了利用淘米水浇花、拖地等老生常谈的节水经验外,市民还可以通过给龙头加装起泡器来做到节约用水。据介绍,起泡器可以让水流经龙头口时和空气充分混合,水的冲刷力大大提高,从而有效减少用水量。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