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见栾华而知秋来
桑飞月
  桑飞月

  夜里下了雨。清早出门时,发现湿漉漉的柏油路上,一地落花。心中一惊,忙抬头,只见一大片一大片的鹅黄,分散在栾树的树冠上,像一枚枚黄发卡。按照季节的进程,过不几天,这黄发卡就会升华成另外一幅情景了!秋已至。

  栾树,秋天的指针。其花,开落在白露。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八月中旬,我在龙井村时,发现那里的栾树已挂出了 “小红灯笼”,山中气温低。在城中,“小红灯笼”得到中秋前后才能挂起。

  栾树的落花预示着:暑热将尽,天,将一夜夜凉起来了。

  栾树,落叶乔木,多生长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在杭州,它的身影相当常见,除公园、小区多有种植外,也常做行道树。有朋友每天从树下经过,深感其美,但听到“栾树”二字时,仍感到茫然。我想,这概是因为栾树不常被写进文学作品里的缘故吧。我国古人喜欢咏杨柳、赞松柏,但栾树却很少被抒写。以至于这种古老树种,至今听起来仍像个新生事物似的。

  《周礼》中有一段话,记载着古时人们在不同等级的人墓前所栽种的树,曰:天子树松,诸侯柏,大夫栾,士杨。不知是否因是墓前树,民间有些地区的人忌讳,像“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一样,从而阻断了栾树的传播呢?但是,白杨并未如此结果啊。至其原由,未曾可知。

  《梦溪笔谈》里曾记载:汉代庭院即多植栾树。怪不得鲁迅称赞秦汉时期的文化风格:“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汉人闳放,从种树这方面也能看出来:墓前树又怎样,反正好看,种院子里吧!但大汉疆域辽阔,喜欢在院中植栾树的估计也只是某一区域吧。

  除文学作品外,古时最常记录植物的是医书。《神农本草经》中曾记录过栾树,但又颇为嫌弃地把它列为下品,有点儿时运不济的况味。此外,明太祖之子、博物学家朱橚也在他所著的《救荒本草》中记录过栾树。《救荒本草》是一本帮助人们在荒年时觅食的书,就是你没东西可吃时,不妨试一下栾树的叶子。美味估计是谈不上的,但可充饥。

  除了可做战荒物质外,古人还喜欢从栾树上提取染料,其叶可染蓝,花可染黄。我在一个文艺集市的现代扎染手工铺前,看到他们陈列出的植物染料中,就有栾树花。此外,栾树生在蒴果中的种子,可穿起来坐念珠。不过,这些都是古典的事。现在的栾树,成为了城市秋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是美且时尚的,这是它的新时代。

  秋日里,我最喜看栾树。其他季节,栾树和平常的树木没什么两样,都长着一身绿叶子。只是一到初秋,它的美就兀现出来了。目前边开边落的这些小花朵,即是它美丽的开始。花呈柠檬黄色,四个瓣,中间一点儿红,令人心醉。无数的花落在路上,像铺了条碎花地毯,让人有种不忍踩上去的感觉。不得已实在要走,得蹑手蹑脚。它就有了一个雅名:金雨树。想象一下,栾树落花,漫天金雨,该是多么浪漫啊!

  栾树也暗含着一些季节讯息,譬如我公寓附近的这些,就总在白露节气前后开花。此时,台风远去,天气转凉。接下来,它就要结出小灯笼一样的红色蒴果了,秋天,将逐渐明亮起来。中秋方过,国庆就要到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09版:阳光天地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夜上海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新民旅游
   第A18版:旅游资讯
   第A19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0版:旅游资讯
   第A21版:旅游资讯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见栾华而知秋来
“扶住门,等一等”
粮店轶事
望东道
日出草原红似火
塌饼是这样煎成的
新民晚报夜光杯A16见栾华而知秋来 2019-09-24 2 2019年09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