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班早高峰时,地铁9号线车厢内一位20多岁的男子突然晕倒在地。列车停靠世纪大道站后,闻讯赶来的站务员立刻将该男子从车厢内移到了站台上。世纪大道站值班站长成晨告诉记者,“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救护车,并安排站内广播寻找有急救证的人士。”
此时,正要出站的乘客蒋女士听到广播后直奔服务中心,“我有急救证,救人一命是我该做的!”
紧急 多方施救
8点49分,蒋女士一路小跑赶到了站台。在向地铁工作人员解释自己曾经在医院工作,也考取了急救人员证书后,她立马开始了争分夺秒的抢救。
按照急救步骤,先“拍拍他,呼喊他”,发现毫无反应;接下来她检查了男子颈动脉脉搏与呼吸,发现均已停止!
“该男子暴露部分,也就是胸腹部和脸部皮肤上已经布满了紫色斑片。这是缺氧的明显症状,”蒋女士至今心有余悸,“我赶紧跪了下来,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在急救过程中,先来的姑娘和小伙也一直从旁协助:“我关照姑娘帮我计算一分钟内是否达到了100多次的按压次数,而小伙则负责观察男子的情况是否好转。”
暖心 有了心跳
8点56分,眼见该男子情况并没有好转。民警将9号线站台上配备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拿到现场后,蒋女士便吩咐大家按照设备内附的操作指南行动。
“我按了一下按钮,设备检测可以使用电击后,绿灯亮起了。”蒋女士向记者还原,“再按一下按钮后,设备提示周围人群远离,便开始电击。”功夫不负有心人,随后按压过程中,蒋女士发现该男子紫色斑片逐渐消退,皮肤变为白色,而且渐渐有了温度。“但是依旧没有明显的呼吸,因此我决定第二次电击。”
两次电击后,晕倒的男子出现了呼吸!
9点02分,急救车赶到了现场。“本来还准备第三次电击的,工作人员说救护车到了,但我知道这段时间依旧不能松懈,医护人员先要将急救设备接上。”终于,医护人员准备完毕后,接过了蒋女士的急救工作。此时,她发现,监视仪上的心率出现了波动。据悉,该名男子被送往了东方医院。
据了解,蒋女士今年48岁,上海人,于2014年10月参加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开设的现场初级急救培训班,并顺利毕业。“在现场,大家都问我是不是医生,我在医院工作了9年,虽然目前从事健康管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但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医疗行业,也依然有着一份救人之心。” 新民网 董怡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