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为开发建设陕北革命老区制定了规划纲要
陕北建委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多年来在扶贫助困,以工代赈,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发展交通运输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并且能够做到持续健康发展?马文瑞夜以继日的工作,一躺在床上休息,就思考着这个问题。应该说,对于革命老区的现状和自然地理条件他是熟悉的。特别是陕北——延安、榆林两个地区,一个是他的家乡,更是开始闹革命的地方,一个是他亲手开辟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和主政过工作的地方。陕甘边东地区和陕北省东地区,这两块红区都是他担任过苏维埃主席和地委书记的地方,也正是延安地区现有的区域。当年开辟和领导这块红色根据地的时候,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戴和响应。说实在话,人民拿起大刀长矛跟随共产党闹革命,与其说是觉悟高,还不如说是为了活命。打土豪分田地斗老财,目的还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可建国几十年了,人民还是穷,还有人愁吃愁穿,有人外出讨饭,他深感内疚!1979年初的陕北之行,马文瑞慰问陕北老区,就曾经动情地下定决心要改变此种状况。当然扶贫有各种扶法,过去据说也没少给钱给物,但是效果不佳,原因是还仅仅停留在救济应急的层面上,把大量的资金、物资撒了胡椒面儿,没有着眼于解决基础设施和扶植其自力更生。扶贫要扶本,根本在于自强,在于扶出自力更生的能力。革命老区建设,不能消极地依靠外部的援助,必须还要激发革命老区自身的优势和活力,挖掘其自身的潜力,开发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实力……一连许多日子,他总是在这样的思考中沉沉入睡。
1980年6月,马文瑞经过一段时期的调研与思考,主持召开了陕北建委第五次常委扩大会,为开发建设陕北革命老区制定了规划纲要,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准。其中大部分内容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以后的一二十年中,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有些措施还和20年后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相吻合。
6月22日,中共陕西省委就陕北农业生产布局与结构调整问题召开了专题常委会议,马文瑞在会上提出:陕北要造林种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退耕还林还草,逐步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搞好种植业、养殖业、编织业、加工业等;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地下埋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英砂、铝矾土等丰富矿藏,得到开发造福人民;加快交通开发,逐步做到与关中和周边省区的畅通。
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在当时提出的这些发展目标和落实措施,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此后,马文瑞还有一个重要的建议,但他没有在会议上讲,而是独自一个人构思着,他瞅准了陕北的石油开采权。当时,石油部长宋振明刚刚因“渤二事件”被免职,代理部长焦力人恰巧是陕西人,如果能够争取到地方开发陕北石油资源的特殊政策……这可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到时候,陕北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县可以很快脱贫致富,很是值得争取的一件大事。正当马文瑞为此寻找机会之时,机会很快来了。接待办通报:焦力人到了陕西。
“焦力人同志,听说你也是老延安,你们在陕北打油这么多年,那里群众的生活状况你总了解不少吧。”那是在西安东大街,老孙家牛羊肉泡馍馆。大夏天的,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和革委会主任于明涛一起冒着酷热,请来陕交涉石油开采业务的焦部长吃家乡饭。
饭菜虽简单,但场面却十分热烈隆重。具体操办的牟龄生主任当然深知这次接待活动的重大意义。他当然知道,马书记是很少出面宴请国务院系统的部委负责人的。
焦力人,陕西韩城人。抗战胜利后离家到延安参加革命,进入边区鲁迅师范学习。马文瑞那时已经是著名的西北局领导人,他在年轻的焦力人心目中,是十分敬仰的老革命。建国后,焦力人随康世恩接管玉门油矿,此后一直在石油战线拼搏,是地地道道的老石油。马文瑞的提问,使他顿时警觉起来。精明的焦力人寻思,马老书记这顿羊肉泡馍可不是白吃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