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
“我们算是上海的远郊,在许多人心目中是边远农村和上海石化的复杂混合体。”一位金山人曾经这样调侃自己的角色。在上海各区县中,金山的经济总量曾经属于最后一个梯队,被人戏称为“前有标兵,后无追兵”。
其实,以上海石化为标志的金山工业化、城市化起步并不晚。然而,金山本是个农业大区,户籍人口中农民占比大,城乡二元结构特别突出,农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金山的发展更多定位为承接“上海中心城区的辐射”,即所谓的“一个扇面”,产业结构自然是化工产业“一业特强”。
经过上一轮城市发展,郊区随着人口加快导入,交通日渐便利,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1997年金山撤县建区后,区委区政府南迁到金山卫。考虑到化工行业的特殊性,2008年,国家环保部在杭州湾有个环境评估,三公里内不适合发展大型居住区,这也使得金山城市化进程受到限制。新城的东面是上海化学工业区,西面紧邻金山上海石化厂区。如何“突围”,是金山新城思考了多年的主题。
“抢滩”杭州湾
面对“化工围城”,金山人想到了“抢滩”,“抢”杭州湾的“滩”。
按照原来的规划,金山新城规划80平方公里,沿着杭州湾北岸海岸线东西向展开。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此次调整采取“收缩两翼,向北延伸”,从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工区两翼进行收缩,保留下了6-7公里难得的滨海生活岸线。
在金山新城管委会的办公室里,金山新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心安向记者展示一幅“金山城市岸线二期建设工程的工作设想”,让人眼前一亮:
龙泉港东侧建设金山港口。围绕轨交22号线金山新城枢纽站,形成居住商业区、休闲商务区和金融办公区;
车客渡码头周边地区将成为“游艇之都”,计划新建1000个左右游艇泊位以及游艇俱乐部,开展游艇展示、出租、停泊;
原金山城市沙滩的景观长廊将“动手术”。长廊南面以举办沙滩排球赛、烟火节、滨海游泳、夏季音乐节为特色,北面将公园现有茶室、饭店改造成中高档会所,把新城路改造成为“滨海旅游一条街”。未来还将有1.2公里岸线会圈围出约50万平方米的滨海浴场。
规划到2020年,金山新城用地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40万-50万。按照金山如今定位的“1158”新型城镇体系,第一个“1”就是指金山新城;第二个“1”即枫泾特色镇;“5”即朱泾镇、亭林镇、张堰镇、吕巷镇和廊下镇5个新市镇整体协调发展;“8”即以自然村落改造为重点,逐步推进80个左右中心村规划建设。
轨交“穿针引线”
近年来,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杭浦高速公路、沪杭高铁等交通干线的相继建成通车,金山的交通区位悄悄在变。可是,地处上海市最南端的金山新城,与市区之间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抢滩”并不一定是面对海洋,金山人的“抢滩”也想到了铁路。上世纪70年代配合上海石化总厂而建的金山支线正酝酿一次华丽“变身”。按计划,轨交22号线暨金山铁路支线将于今年6月建成并试运行。从铁路上海南站到金山,只要半个小时就可到达。未来的金山新城,将可同时接受上海中心城区和长三角“两个扇面”的辐射。
“你们的优势就是金山新城在老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你们一定要留住生活岸线,否则金山新城变死城。”
“金山新城建设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金山海岸线的发展上,包括沙滩、生活岸线的发展上,市里各部门要支持。”市领导的话言犹在耳,金山新城“抢滩”一步步走得扎实。
金山的发展目标是:上海南部门户城市、环杭州湾核心节点、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的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本报记者 鞠敏 陈杰 朱全弟